第53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作为一个战胜国的主体民族,而不会欺辱剥削迫被征服土地上的原住民族的,普天之下恐怕只有汉人。
而这,就是文明……
旁边隔着一个鸭绿江,高丽人打得难分难解。
崔洪旭不是善茬,杨资谦也不是易于之辈。
如今的局势,稍微开始像崔洪旭的叛军倾斜。
杨资谦得罪了旧门阀,也不得底层百姓的民心,对他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有钱。
他几乎聚敛了所有门阀几辈子积攒的财富,而且可以从夏朝得到无数的兵刃盔甲器械。只要付出少量的钱财,就能购买到裁军之后,剩余的优质武器。
这些武器,当初可是锻造出来和女真鞑子鏖战的,质地非同一般。
杨资谦亲自挂帅,整顿军队,杀了几个临阵畏战的将军。
慢慢的,他开始发现,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终于,杨资谦也开始大力提拔底层军官,高丽盛行了几百年的门阀制度在这一场战争的初期,就全面崩塌了。
------------第七百五十六章四海布局汴梁的街道上,人渐渐多了起来,这其中来自西方的商人,却渐稀少。
耶律大石控制了东西沟通的必经之路,他和当初的大宋王朝有盟约,绝不阻碍往来商户。
不是耶律大石出尔反尔,而是这地方的战争,让商道渐零落。
辽人将西亚屠戮一空,遍地残骸尸首,而在君士坦丁堡这个桥头堡,更是杀得“百国联军”全军覆没。
一群群的“国王”
“贵族”,被排队砍头,丢进了琴海。
杨霖提前灭掉了蒙古汗国,没有让欧洲躲过后世历史的所谓“黄祸”,契丹人的刀锋更加的锋利。
很多西方商人,也被迫留在大夏,等待着和平到来,才敢上路回乡。
清晨的微风已经不带凉气,也宣告着冬天远去,城郊踏青的人络绎不绝。
在汴河东侧的一个小湖上,轻舟载着两个人,悠闲地垂钓。
其中一个便是当朝天子,身穿一袭普通士子最喜的白衫,拢发包巾,十分随
。
他的脸上盖着一张草帽,举着鱼竿,也不管有没有鱼儿上钩。
在他对面,是大夏情报头子,让人闻之变的都尉府提举,殷慕鸿。
殷慕鸿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从一个白面书生,蜕变为古铜肤
的中年汉子,魅力不减反增。
他一边绘声绘地讲着雄县的风光和河北的风土人情,手里的钓竿握的却纹丝不动,时不时提起来,收几尾小鱼。
反倒是杨霖的鱼筒内空空如也,一条也没有钓上来。
杨霖听了半天,伸手拿开帽子,光有些刺眼,眯着眼问道:“尽快筑城,朕先把几个重要的衙门搬过去,然后慢慢迁都。”殷慕鸿低着头,眼珠溜溜转了两圈,抬眼问道:“什么衙门先去为好?”杨霖不假思索,
口而出:“自然是文教司,然后将京营新军搬过去,他们的家眷自然也就跟去了,如此一来汴梁十几万人,就先搬去了新都。河北土地,何其多也,安置这些人绰绰有余。”河北这些年,被大宋君臣给祸害的,生生从一个中原要地,人烟稠密的重镇,变为地广人稀的边陲荒凉地带。
北地汉人无不离心离德,正处在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迁都过去,有助于重拾北地民心。
而南方,汉家政权的稳固程度,几乎是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