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杨霖一见自己的弟子,背不自觉得笔直,脸也是和善起来。

师道尊严呐,下马之后,杨霖和一群人一起步行,沿途多有新入门的学生,提问各种难解的疑惑,杨霖一一给他们作答。

自己这一门十分简单,就是讲究学以致用,不做假大空的学问,而是要有的放矢。

据自己的兴趣和天分,选择一个方向,钻研探查其中的规律。

世事明皆学问,这一点对于这些年轻的学子来说,还是很有引力的,因为杨霖的学说确实更有意思。

当然,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传统的经史子义也是要学一学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抛开了这些,你就不是一个文人。

杨霖的脑子里有千年以后世界上无数辈的先贤研究出的成果,这些东西在后世人眼中是常识,在这个时代都是了不起的认知。

徒子徒孙们的问题,杨霖几乎都能说出个道道来,这更加抬高了他在杨门学子心中的地位。

在他们看来,杨霖早完能成为孔孟一样的圣人。

一行人说着说着,走着走着,竟然就到了汴梁城郊。

杨霖浑然没有觉得累,十几里路对他来说,是很轻松地事。

城郊早就有人高搭彩台,等着接他入城,收回幽燕的人,怎么样隆重的接都不嫌过分。

杨霖现在只想低调一点,毕竟不久的将来,自己就要提运河取直的事。

届时此地的官吏士绅,多半都会成为自己的阻力,他们是汴梁中心制的实际受益者,把持着整个大宋的经济、文化和权力。

大宋搞强干弱枝,把主干供养的太壮,而四周的枝叶却稀稀疏疏,长此以往,已经成了一种病态。

大宋顽疾甚多,这一条尤其需要解决,所以杨霖才会知难而上。

蔡京未必看不出这一点的危害,但是没有办法,他这个宰相也是这个汴梁阶级的代言人,和最大获利者。

人群中悉的面孔,自己离京一年,天下形势风云突变,汴梁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还是那群悉的人,干着悉的事,在官场沉冗腐朽的体系中,混着子,汴梁的花街柳巷,狎饮乐。

环视一眼,杨霖摇头叹息:这衮衮诸公,可都是未来一个阶段自己的敌人呐,而且他们可比女真人可怕多了。

------------第四百零五章赤真人信徒多闷雷阵阵,乌云堆积。

初夏的汴梁已经下了三天的雨,昭德坊内院,花园湖心亭外,雨瀑飞,打得院内人工湖云气蒸缭,像是凭空拉起一块雾溶溶的垂帘吊子,将亭内亭外分成两个世界。

淅沥声里,杨霖的心情有些浮躁,回到汴梁已经十几天了,全然没有边关那种昂扬向上的氛围。

幽燕之地,纵使是搬运的小民,也在为大宋的边防添砖加瓦。大部分的官吏,在心中都知道保卫幽燕,备战女真。

百年积郁的官僚气,让汴京成为一个毫无斗志的名利场,风花雪月,花前柳下,无限的风富丽背后,是一种死气沉沉的腐朽气息,让人作呕。

刚从幽燕回来的杨霖,显然还有些不适应这种气氛,尽管他曾经在此如鱼得水。

亭内还有一个长髯面白的中年官员,正在喋喋不休地劝说杨霖,正是被杨霖扶上使相宝座的张商英。

芸娘带着几个侍女,在一旁俏立着伺候。

“少宰,取直运河这种事,实在是惹祸上身。先不说这取直运河可行有几何,这开封府聚集了多少的权贵,他们怎么会允许朝廷拿出税收的半数以上,来挖一条通往河北穷乡僻壤的大河。不说别人,单单一个蔡相,就会把这件事卡的死死的。”杨霖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己只是稍微表一下这方面的意思,自己这一系的几个高官就开始极力劝阻。

不光是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的张商英,就连王朝立、徐知常等人,也是一口一个三思。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