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也不知道,先家访再说,”周赫煊道,“安置那个学生不难,无非钱财而已。我希望改变的,是国民脑袋里的陈腐思想,希望能通过报纸唤醒一些人吧。”钟观光道:“思想之改变,何其难也。”
“一步步来吧。”周赫煊突然想起鲁迅。
虽说有很多人吐槽鲁迅对国家无贡献,但真正来到民国就会发现,思想改造太有必要了。如今还有好多百姓,在判案时对法官下跪呢。至于人血馒头什么的,远比西药更受。
谦德庄附近的一间木板房,就是学生周杭的家。墙面歪歪斜斜,由捡来的废弃木料搭成,甚至连钉子都没几颗,许多地方是用麻绳拴着的。
“咚咚咚!”周赫煊敲门问:“请问周家大嫂在吗?”木门缓缓打开,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看着周赫煊,警惕道:“你们是谁?”周赫煊和善地笑道:“我是希望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周赫煊,来给周杭同学做家访。”
“原来是周先生,快请进!”女人忙慌慌整理衣服,把他们请进屋内。
因为没有窗户的缘故,房间内光线昏暗,而且充斥着一股中药味道。房屋面积大概有十多平米,上躺着个瘫痪的老太太,墙角有个几岁大的小孩儿在借着木板
隙光亮读书。
女人手忙脚地倒来几碗水,难为情道:“真不好意思,家里没什么可招待的。”水是凉的,倒在
陶碗内,陶碗边缘还有几个缺口。
这就是民国最底层贫民的生存状况,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装水的杯子都找不到。这女人在附近做低级娼妇,赚不了几个钱,而且还得给帮会保护费。
周赫煊象征地喝了一口,放下碗说:“周杭同学,你这两天怎么不去学校啊?”墙角的小孩儿低头道:“妈妈不让我去。”女人连忙解释:“先生,你跟校长还有学校的老师都是大好人,给你们添那么多麻烦,实在过意不去。”周赫煊问小孩儿:“你想读书吗?”
“想。”周杭使劲点头,眼中带着渴望。
周赫煊笑问:“我听王校长说,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周杭挠头道:“我是比其他同学记得更快。”周赫煊拿过课本,翻到最后面几页的古诗说:“这首诗我教你,听好了: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你记住了吗?”
“没,没有,”周杭摇头,“只记住第一句。”周赫煊又读了两遍,继续问:“现在呢?”周杭立即背诵道:“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神童啊!”一直没吱声的钟观光老先生,突然大喜道,就跟看宝贝一样盯着小孩儿看。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喧哗声。
周赫煊推门出去,只见门外站了四五个中年妇女。
其中一个妇女问:“你是学校的先生?”周赫煊点头说:“我是。”那妇女道:“先生啊,你可不能让这家的崽子去读书。他要是再去学校,我们家的小三子就不去了,要被带坏的。”
“就是就是,不能让他读书。这一家都是坏种,丢人!”其他妇女纷纷附和。
周赫煊眉头紧皱,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他能花言巧语说服军阀、官僚和外国领事,却没法跟一群文盲妇女讲理。
“咳咳,”钟观光咳嗽两声,对女人说,“我很喜这个孩子,想认他做干孙儿,并且带他去北平读书,你舍得吗?”女人一愣,随即噗通跪地,磕头道:“舍得,舍得,谢老爷大恩大德!”
“快起来,别跪了。”钟观光赶紧去扶。
女人不但没起来,还把自己儿子扯来跪下,叮嘱道:“快给干爷爷磕头,快叫爷爷!”周杭虽然聪明,但毕竟只是小孩子,稀里糊涂磕头道:“爷爷。”钟观光老怀大,点头微笑,对女人说:“逢年过节,我会让他回来看望你。”女人更加
喜,磕头磕得砰砰响,哭泣道:“老爷长命百岁,我下辈子给您当牛做马!”外面那些妇女听到动静,顿时羡慕不已,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往里冲,大喊道:“老爷,我儿子也乖,你收他做干孙儿吧!”周赫煊和谭熙鸿面面相觑,都被这场面搞得无语了。
给女人留了些银钱,周赫煊三人默默离去。钟观光还要在天津住几天,等他返京时,就会带着小孩儿一起走。
周赫煊越想越不是滋味,他联想到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只能叹艺术来源于生活啊,现实比影视作品还要悲哀。
摊开稿纸,周赫煊写下“神女”二字,他要把这部电影改成小说,投到上海的《小说月报》去。这种严肃题材作品,不适合他即将主编的《大众》副刊。
《小说月报》的发行量很大,希望能借此改变一些读者的观念吧。
第085章【魔幻现实主义】书房。
周赫煊面对雪白的稿纸,在灯光下一着烟。小说的情节内容是有了,但如何表现,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是电影改编小说,还是小说改编电影,都属于二次创作,绝非照搬那么简单。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神女》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娼意外怀孕,被恶霸强占并且沦为赚钱工具。她卖身赚钱供儿子读书,却遭学校董事会和其他家长排斥,孩子终究还是被开除。女人为了让儿子继续读书,准备拿着积蓄投奔别处,结果发现自己的钱被恶霸输光了。她气愤不已,拿起一个酒瓶将恶霸打死,自己也因过失杀人而坐牢,最终孩子被老校长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