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何为粤汉线?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本占据,西南地区又
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粤汉线,可以说是军占领广州以前,抗战前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强烈要求
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权。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
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府再也顾不上修建粤汉铁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复一年的修路,终于陆续修好各个路段,只剩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株(洲)韶(关)段——按照英国人的勘测和设计,这条路段需要打通70多个隧道。
只要这条铁路全线贯通,那么到了抗战争中期,两广乃至两湖的物资运输就有了保障。
周赫煊问道:“粤汉线有眉目了?”宋子文点头道:“中必有一战,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湖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这铁路
通是必须要保障的。委员长已经任命凌鸿勋先生为株韶段的工程局长,凌先生是大工程师,经过他的勘测和规划,这个路段需要打通的隧道可以缩减到10多个,早在去年就正式开工了。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工程耗资甚巨,我在辞去财政部长之前,经过多方筹措才凑足了资金。”
“原来如此。”周赫煊点点头。
老蒋虽然很多时候拎不清,但这件事还干得不错。如果粤汉铁路不修通,等将来本打倒两湖地区,那么中国官兵就得彻底抓瞎。
粤汉铁路株韶段的修建,可谓是“一颗道钉一滴血”。特别是修筑南岭隧道时,瘴气丛生、瘟疫行,时常有工人病死。水泥、钢材、枕木等修筑材料,必须翻山越岭的靠人力运输,一些地方还要雇渔民用小船运送。
最艰难的时候,有18万工人同时筑路,老蒋是拼了命要把这条路给打通。
宋子文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笑道:“明诚兄如果愿意投资粤汉线,不如把这些钱用来修桥。”
“修桥?”周赫煊没听明白。
“是的,修桥,”宋子文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茶几上画着线路说,“这下面一条,是即将全线通车的粤汉铁路。这上面一条,是贯通北方的平(京)汉铁路。中间隔着一条长江,只要修建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就能直接连通南北,把从北平到广州的铁路连通!”周赫煊对此很兴趣,问道:“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有难度吗?”宋子文说:“很有难度,早在六年前,政府就准备修武汉长江大桥,但因为中原大战而搁置。去年这个修桥方案再度被提出,还请了茅以升先生到武汉测量勘探,并邀请苏联驻华工程顾问协助拟定修桥计划。”
“计划做出来了吗?”周赫煊问。
“计划是做出来了,”宋子文苦笑道,“可以修建一座固定式的铁路公路联合桥,桥址位于武昌黄鹤楼到汉莲花湖之间。但工程估算投资超过1000万元,国民政府只能搁置计划。因为即便向民间募资,也实在拿不出那么钱。”
“容我考虑一下。”周赫煊不由闭上眼睛。
武汉会战,是抗战进入防御阶段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北四省。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多万的代价,毙伤军25万余,大大消耗了
军的有生力量。
如果长江大桥不修通,平汉和粤汉两条铁路之间,就得通过水运转接(用船把车厢运到对岸),极大的减缓了中国的兵员和物资运输速度。
若是周赫煊出资把长江大桥修好,武汉会战肯定打得更顺。
周赫煊不求别的,只要这座桥能多拖延军的进攻一个月,让
军的伤亡多一千人,他就已经很
足了。
不仅如此,这座大桥修通以后,徐州会战的调兵和撤退也更加方便,说不定徐州会战都能打得更顺。
但投资是肯定收不回来的。
这座长江大桥至少要修两年,等通车时,军已经开始全面侵华了。到了武汉会战期间,要么是
军派飞机轰炸大桥,要么是国军撤退时炸毁大桥,反正这座长江大桥肯定千疮百孔,说不定还没等到抗战成功就直接完蛋。
周赫煊投资的那1000万大洋,百分之百打水漂。
“我答应投资修桥,”周赫煊突然睁开眼睛,死盯着宋子文说,“但南京政府必须保证,我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修桥上面!谁要是敢贪污,老子就终止后续资金,让这座桥直接烂尾!对了,我要安排一个人做财务监督!”朱湘那位愤青老兄,已经把《非攻》杂志的同事得罪得差不多了,非常适合做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财务监督。朱湘虽然不懂财务知识,但可以给他聘请一个专业团队。
宋子文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周赫煊居然答应了,惊问道:“你有那么多钱吗?”
“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周赫煊轻松一笑。
不说磺胺和套套生意赚的钱,只是那场美国大股灾,周赫煊就足足赚了700万美元,躺在银行里都快发霉了。而现在的银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2.37,1000万大洋也就420万美元而已。
等中国发行法币后,银元的国际汇率还要暴跌。周赫煊顶多投资350万美元,就能完成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宋子文惊叹道:“还是你厉害,1000万元都不当回事儿。”周赫煊没多说啥,只希望自己建的长江大桥,别在战争当中被摧毁就行。
第652章【桥梁专家】说到民国时期的各种建设,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词语:庚款!
“庚款”的全名叫做“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赔款。
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先生,发现美国政府在上报“庚子之”的损失中,掺杂了各种水分,有虚报浮报的嫌疑,于是到处游说美国议员退还那些不实庚款。
由于美国想要增加自身在中国的影响力,缓和与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关系,再加上美国教育界的努力,于是老罗斯福总统答应退还部分庚款,并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由此出现。
清华校长梅贻琦是第一批庚款留学生,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人是第二批留学生。就连清华大学,最初也是利用美国庚款而创建,专门用来培养赴美留学生。
后来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有资格跟列强商谈庚款事宜。
德国直接在巴黎和会之后,放弃了剩余的庚子赔款,后来英、法、荷、比、等过也相继承诺退还部分庚款,并纷纷学习美国把庚款用到留学生身上。
本做得最恶心,不但拖着不给钱,就算给点也各种使坏,趁机大力扶持亲
分子,并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每个庚款留
学生,都要在领取补助费前填写誓约书,大致内容为:“自XX年XX月起,每月领取补给学费金70(
)元,不胜
之至,为此誓为专心勉学。毕业后,并愿体奉右记主旨,勤奋奉答恩眷之隆,特此誓约如上。”嗯,你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每月都领了
本的津贴,毕业以后要好好报答天皇的恩情。
中国为啥有那么多亲分子,甚至是汉
?
很大程度是本庚款搞出来的,他们用庚款资助各种中国民间文化团体。这些文化团体只需要宣传
本的好,就能每个月拿到巨额津贴,长此以往,不知蒙骗了多少国人的思想。
不仅如此,本还用庚款成立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并与中国政府合作,下设北平图书馆、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名义上是科研单位,但所长和研究人员都大部分是
本人,不仅用于宣传
本友善,而且还用这些科研机构来搜集中国的农林工矿资料,完全就是间谍机构!
英国人就要好得多,它不需要缓和跟中国的关系,于是把少量庚款用于办学,大部分庚款用于中国的通建设——中国铁路修到哪里,英国的商品就能卖到哪里。
英国人这么一搞,其他国家也有样学样,纷纷把庚款用来投资中国铁路。
北方即将全线通车的陇海铁路,最后那一段路线,就是由比利时退还的庚款所修筑。而南方的粤汉铁路,现在正在修建的株韶段,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德国和英国庚款——宋子文说他多方筹集,其实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至于南京政府的钱,基本上都用来扩军打内战去了。
不但如此,南京政府还各种挪用庚款,要不是洋人盯得紧,许多庚款修筑的铁路估计都建不成。
可见当年清政府赔的钱是真多,只一个《辛丑条约》的部分庚子赔款,就够民国发展20年的教育和
通事业。
好吧,作者君真正想说的是,别再让周赫煊出资修陇海铁路了。那条铁路的最后一段已经开工,用的正是比利时庚款,明年就能全线竣工通车。
至于云贵川的通建设,现在找南京政府合作也没用。即便是老蒋,也对那些西南军阀毫无办法,周赫煊想要建设西南
通,必须亲自跑去跟军阀们打
道,估计要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特别是四川,工程难度巨大且不说,大小军阀一堆一堆的,建条稍长的铁路就要通过好几个军阀的地盘,本就特么修不起来!
四月底,周赫煊来到杭州,见到了传说中的桥梁专家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