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935年的白银危机,对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来说度如年,而在“四大家族”眼中却不啻为一场饕餮盛宴。

无数银行倒闭、无数工厂破产,“四大家族”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那些银行和工厂轻易谋夺,堂而皇之的变成私产或公产。

或许,蒋介石和孔祥熙两人,未必不清楚罗斯福设下的圈套。但他们却甘愿一头钻进去,美国人想拖延时间,英国人想拖延时间,四大家族估计也想拖延时间。等中国经济继续恶化,他们就能出来捡便宜了,把众多的银行和工厂掌握在手中。

这么险的心思,应该是老蒋最近才想明白的,或许背后还有孔祥熙撺掇的结果。

因为在老蒋看来,如今本人已经入局,英国人也想帮忙,美国人那边不可能置之不理,中国白银危机是肯定能够度过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既然没了危险,既然大局已定,那么为什么不趁机做点其他的事情?

这就跟罗斯福的新政一样,刚开始大家齐心协力,等美国经济稍微缓过劲来,各大财团都立即生出别的想法。

老蒋当初肯定很慌张,请周赫煊到美国搞事也是诚心诚意的,他确实想要解决白银危机。但周赫煊做得很好,成功把英美三国搅进来,于是老蒋觉得后顾无忧了,可以不慌不忙的割麦子。

如果周赫煊这趟去英国,能够说服英国人尽快帮忙,老蒋心里多半还很不,觉得周赫煊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老蒋真不是傻瓜,人家算盘打得呢。周赫煊都能看出罗斯福的计谋,老蒋怎么可能真的被愚?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现在中国经济局势的发展,非常符合美国政府的利益,也在按着英国政府的谋划在进行,更利于老蒋和孔祥熙以权谋私,真真是皆大喜。只有本人从头到尾被耍了,而中国的企业家、金融家和广大百姓也苦不堪言。

宋子文找周赫煊要了一烟,默默的点燃起来,一向不烟的他,最近好像已经染上烟瘾了。

是的,宋子文在纠结。他觉得蒋介石和孔祥熙的盘算太脏了,脏得摆不上台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恶心,比以前发军债还让人作呕。

与此同时,宋子文又忍不住动心了,名为贪婪的恶魔从灵魂深处爬出来,开始渐渐支配他的思想。按照蒋介石和孔祥熙的计划,只要不出意外,以后“四大家族”将彻底掌控中国经济,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有无数银行和工厂。

历史上的宋子文没有贪污,但他的行为比贪污还恶劣,那叫完全合法的强取豪夺。

宋子文的良心在痛,羞了全身,他很想扇自己几耳光。

去年宋子文为什么辞职?因为他没脸再见工商界人士。

宋子文曾经一次次拉下脸面许诺,从商人那里来钱财,可蒋介石却一次次破坏这种承诺。

他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我宋子文在任,政府不再向各商业团体举债为内战及政费。

说完这句话,宋子文就出国考察了,等他回来的时候,蒋介石又在发债券。这等于是在打宋子文的脸,让他在中国工商界耗尽最后一丝信誉,已经没有商人敢信宋子文说的话了。

现在,如果按照蒋介石的谋划行事,宋子文必须向他曾经背信的商人们举起屠刀。

宋子文的纠结在于,他不得不如此。于私,他抵挡不住那种惑,那种躺着捡钱的惑;于公,中国经济一片混,他也必须出来收拾残局。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宋子文已经完全赞成老蒋的谋划,只是稍微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手段太特么脏了。

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宋子文动起手来的时候,可没有半点手软,坑死了不知多少商人。

1935年,是中国正式进入“蒋家王朝”的一年,“官僚资本”由此彻底控制中国,“四大家族”开始迈上他们的巅峰。

宋子文着烟,在纠结的同时,已经在思考如何赶走中国银行的总裁张嘉璈了。

将烟头摁灭,宋子文问道:“明诚兄,你打算如何说服英国财相?”周赫煊反问道:“你对蒙塔古·克莱特·诺曼有了解吗?”

“那位金融之王?”宋子文有些诧异,带着崇敬的口吻说,“我有幸见过他一次,但隔得很远,没有机会跟他说话。我听朋友说,这位诺曼先生有点神经质,而且极其自负,经济方面属于顽固保守派。”

“你觉得我能说服他吗?”周赫煊问。

宋子文笑道:“我不知道你是否能说服诺曼先生,但只要说服了他,就一定能说服英国财政大臣。而只要诺曼先生不同意,就算你说服了英国财政大臣,英国也不见得会出手帮助中国。”

“那我就放心了。”周赫煊笑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