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重谢就不必了,我只是看不惯他们的无行径,”向哲浚抱拳道,“周先生,我就先告辞了。”周赫煊连忙挽留:“多坐坐吧,怎么刚来就走?”
“周先生不用客气,我未婚还在家中等待呢,”向哲浚笑道,“对了,我准备在10月15号那天结婚,如果周先生有空的话,希望你能来参加我的婚礼。”周赫煊说:“恭喜恭喜,到时一定参加。”向哲浚的婚礼还是很风光的,证婚人是程潜,介绍人是章士钊,毕竟他老丈人周震麟担任着国府民政委员。
两人正说着,蒋百里已经打完电话回来,瞅了瞅向哲浚道:“咦,又来客人啦。”周赫煊连忙介绍说:“百里先生,这位是上海地方法院检察长向哲浚先生。向兄,这位是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先生。”
“原来是百里先生,久仰久仰!”向哲浚尊敬地说。
蒋百里哈哈大笑:“我知道你,你是周震麟的未来女婿嘛。上次见面他还提起你,说你是他的得意门生,还说你读高中的时候他就看中你了,总算没有让你逃他的手心。”向哲浚的未来岳父,其实是他的高中老校长,他不好意思道:“泰山大人谬赞了。百里先生,我10月15号举行婚礼,希望您能够来参加。”蒋百里摇头说:“我就不去了,我是戴罪之身,参加婚礼会带去丧气。”向哲浚也不强求,眼睛突然扫到茶几上的那些稿件,惊讶道:“百里先生,这是你的最新著作吗?我可不可以看看?”
“看吧,没关系的。”蒋百里无所谓道。
向哲浚仔细看完“三线决战论”,有些情绪低落地问道:“一旦中
开战,中国真的只有放弃大片的东部土地?”
“别无他法。”蒋百里说。
“可悲,可叹啊,泱泱大国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向哲浚悲哀道,“可惜我这个搞法律的,对此一点忙都帮不上。”周赫煊笑道:“等中国打败了本,在国际军事法庭上,向兄就有了用武之地。到时候,还需要你这位大检察官,当面控诉那些罪恶滔天的
本战犯。”向哲浚憧憬道:“希望有那么一天吧。”第615章【赌徒】蒋介石不在南京,而是在庐山避暑,且已避了两个月的暑。
身为中国的最高领袖,蒋介石真的昏聩到放下首都南京不管,连续几个月待在山沟里纳凉吗?
当然不可能!
避暑只是名义上的借口,蒋介石留在庐山的真正目的有两个:第一,亲自掌控“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培养工作;第二,坐镇督战江西的“剿匪”工作。
清晨。
庐山别墅。
心情舒畅的蒋介石,正在和宋美龄散步,并听取“剿匪”前线送来的最新战报。这几个月的仗打得很顺,前所未有的顺利,蒋介石似乎看到了真正统一全国的希望。
听取完战报,蒋介石突然对副官说:“雪冰啊,你在我身边待了好几年,有没有想过外放任职?”副官邓文仪立即惶恐道:“委座明鉴,卑职只愿追随委座左右,尽效犬马之劳!”蒋介石笑道:“你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还给先总理(孙中山)做过侍从副官,你这种人才不能永远蛰伏在我身边。红匪眼看着就要灭亡了,我们必须跟苏联缓和关系,为将来联苏抗做好准备。这样吧,等今年过完
节,你就前往莫斯科,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首席武官。”
“卑职肝脑涂地,还请委座训示!”邓文仪动地说。从1924年开始,他先是给孙中山做副官,后来又给蒋介石做副官,熬了整整十年,终于能够一展抱负了。
顺便一提,邓文仪还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负责谍报信息的汇总整理工作。
蒋介石叮嘱说:“特务系统的职务,你可以暂时放下了。等到了莫斯科,要多多结苏联的外
和军事官员,宣传
本对苏联的野心。中
两国一旦开战,苏联就是中国的天然盟友。”邓文仪两腿一抖,立正敬礼道:“卑职谨记!”
“报告!”就在此时,另一位侍从副官来到花园:“委座,周赫煊与蒋方震求见!”蒋介石愣了愣,随即挥手道:“让他们进来。”邓文仪非常懂事的自动退下,宋美龄则让佣人沏了两杯好茶,笑道:“这个周明诚的风韵事,我在庐山都听说了,不愧才子之名。”蒋介石有些不
道:“《中央
报》不该掺和的。”为什么蒋介石对此
觉不
?
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中央报》这种国
机关刊物,不应该评论名人的私生活,实在太掉
格了;第二,《中央
报》在批评周赫煊的时候,居然打着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旗号,完全把蒋介石当
使。
但蒋介石还是按兵不动,没有出面干涉。他要好生看看,到底有哪些人在听汪兆铭使唤,那些充当急先锋的通通都要上政治黑名单。
周赫煊来到别墅花园时,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坐在石凳上聊天。一年不见,蒋介石清瘦了许多,颧骨高高凸起,但比以前更有一种权势滔天的独裁者气势。
等对红区的第五次围剿成功,蒋介石就该着手对付汪兆铭了,一步步把汪兆铭彻底架空,成为国民政府里的孤家寡人。到最后,不甘只做吉祥物的汪兆铭,终于跳反当了汉,那时的汪兆铭手里已经没有任何实权。
蒋介石突然出微笑,做出一副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的模样,起身
接道:“百里兄,明诚先生,快请坐!”蒋百里被蒋介石平白无故幽
了两年,但二人之间似乎看不到半分仇怨,他直奔主题说:“委员长,我前段时间走访了
本,情况及其危急,最多三年就要有大战。这是我跟明诚一起写的国防应策,希望委员长能够亲自阅览。”蒋介石随手翻开那份“三
线决战论”,边看边思考,读完之后赞许道:“这是谋国之论,两位辛苦了。”见蒋介石没有任何实质
表态,蒋百里急道:“委员长……”蒋介石打断说:“不必多言,我已经有全盘考虑。”蒋介石确实有他自己的考虑,明年初,他和汪兆铭一起联名发布“
止排
运动令”,还大肆宣扬中
友好言论。但他真的昏聩,认为战争可以避免吗?当然不可能!
早在四个月前,蒋介石对国府的一群资深政治官僚说:“(距战争爆发)总共还不到一千一百天。”一千一百天刚好三年,也即是说,蒋介石认为三年之内就要爆发中战争。从他说话那天开始算,蒋介石预计的三年之期,只跟七七事变爆发相差43天,料得极准了。
蒋百里提出的工业内迁计划,蒋介石其实也早就在进行了。
自《塘沽协定》签订以后,蒋介石就止在沿海地区兴建(国企和重工)新工厂,下令规划把重工业转移到内陆省份。对于把察哈尔以及河北省北部划为非军事区,此等卖国行为,蒋介石也有着自己的主张,他想要“缓和侵略”、“保存华北,稍纾
息”,为抗战换取准备时间。
有句古话说“食者鄙”,其实
食者并非真的鄙,而是他们身在高位,考虑得更多,不如周赫煊这些民间人士那么潇洒而已。
蒋介石不但在经济和外上有准备,在文化和军事上依然如此。
文化方面,他不敢高呼抗口号,但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无非是想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兵员素质,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经念歪了。
而在军事方面,蒋介石积极寻求与德国合作,得到德国的许多军事支持,比如引进兵工厂生产线、邀请德国教官训练士兵等等。同时,蒋介石知道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已经烂掉了,所以他另起炉灶,开设了“庐山军官训练团”。
“庐山军官训练团”表面上是为“剿匪”而设,但最终目的是培养抗军官,从训练团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本来,“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口号只有三个,即受伤不退、被俘不屈、受命不辱,但蒋介石又特意加了一个口号叫“临难不苟”。
“临难不苟”这个口号,明显就是专为对付寇而加的。因为红军一向优待俘虏,
本没有临不临难的说法。
可惜蒋介石看得清楚,实际做起来就很糟糕了。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坚守,却又舍不得放弃,费尽心思的巩固上海防御,希望坚持到列强干涉那天。
蒋介石的心思很好理解,欧美列强超过七成的在华利益集中于上海。如果能坚守上海两三个月,列强说不定就会武装调停,中全面战争就有可能打不起来。
说白了,蒋介石对列强还抱有一丝幻想。
然而搞笑的是,蒋介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这家伙属于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蒋介石这个人,从头到尾都充了矛盾。在很多时候,他对局势看得非常清楚,也料到了各种糟糕后果,但他又抱着赌徒的心理,认为事情会朝着好的那一面发展——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战,那就是蒋介石的一次豪赌。
第616章【易】“如果有六十万以上真正的革命军,能够绝对服从我的命令,指挥统一,我一定有高明的策略打败这小小的倭寇。老实讲,他们那一般骄妄愚蠢的军人,完全不在我的眼中,我一定有办法可以战胜他们,而最要的条件,就是要指挥统一。”这段话是半个月前,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做演讲时说的。
看得出,老蒋对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自信。他认为本的军人狂妄而愚蠢,只要有绝对听从指挥的60万
锐,他就能轻松打败小小的倭寇。
周赫煊真的很难理解,老蒋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
蒋介石当初虽然也留过洋,但他读的是振武学校(军事中专),而且还特么被开除了。
开除的原因很简单,蒋介石不喜读书,花钱又大手大脚,于是就动了歪脑筋。他经常装病住院,每天可报销35
元的住院费,然后拿着钱请朋友到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