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想想即将爆发的全国大水灾,又想想即将来临的九一八事变,突然生出深深的无力。他能做的,也只是摇旗呐喊,励人心,捐款提供点财力支持而已。

火车终于驶出鬼蜮般的山东,周赫煊的心情瞬间明朗许多,他抱着儿子逗道:“维烈,快数数给爸爸听。”小维烈愣愣地看着老爸,就像个弱智呆傻儿。

张乐怡好笑地给儿子起头:“1、2、3……”

“4、5、6、7、8、9、10。”小维烈顺着往下数,数到10就已经到了极限。这表现足可称得上神童,1岁零1个月的孩子,能够数到10难能可贵。

当然,小维烈并不知道数数的意义所在。丢三块糖在他面前,这小子只会进嘴里吃,本无法说出糖果的数量是三。

看到儿子又聪明又呆傻的模样,周赫煊突然笑起来。中国未来的希望,都在年轻的下一代身上,而周赫煊他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尽到每个人的职责。

周赫煊刚刚穿越时很怕死,很怕民国这个吃人的社会。但现在各种情况见得多了,他似乎变得没有那么惜命,如果哪天真需要周赫煊为国家去死,他多半也会硬着头皮冲上去。

不过除非万不得已,周赫煊还是会选择苟活,他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

回到天津三乐堂,周赫煊继续过着潇洒的小子。平里在家逗逗儿子女儿,跟着崔慧茀一起练习书法,偶尔陪大小老婆出门逛街,再去北平那边给清华学生讲课,或是被北研院历史研究所请去指导学术,过得清闲而快乐。

跟周赫煊的快活小子比起来,张学良则是焦头烂额。

自今年开以来,本在东北相继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最近还在沈街头公开搞军事演习。这一连串的无行径,得东北人民义愤填膺,展开轰轰烈烈的排活动,这些活动很快便蔓延至全国。

对中国的商人而言,他们是乐见其成的,货因排活动再次被抵制,国货趁机借着国之名占领市场。

张学良和蒋介石可不这么看,他们生怕排活动本,引发本关东军的武力入侵。

蒋介石给张学良发电报说:“发生全国的排活动,恐被赤利用……故官民须协力抑制排运动。”他又发表《告国民书》称:“排运动,荼毒国家,并损坏而已。”之后,老蒋严厉取缔南京等地的排活动,想要缓和跟本人的矛盾。

张学良的做法虽然更温和,但他的思考方式跟蒋介石一致,那就是万万不能本人。

张学良和老蒋都不是傻子,小本今年在东北频繁挑事,就是为了获得武力入侵借口,他们能做的只有忍让、忍让、再忍让。

没办法,中国的局势太复杂,两人都没有做好战的准备。

老蒋在今年初的记里写道:“广西之桂逆,江西之红匪,山西之判部,山东之冯部,四川之劣军,皆须处置妥善,不使牵一发而动全身。仿鲁军(孙连仲部)能遵命开至江西,则红匪与冯部皆有办法。至于桂逆,只求其解散张发奎所部,李、白迅即离桂即可矣。而山西急于四川,亦应速办也。”从记中可以看出,老蒋想要调冯玉祥的旧部去江西,跟我的军队两败俱伤。桂系那边以安抚为主,四川暂时可以放着不管,他的当务之急是并消化阎锡山的旧部和地盘。

老蒋打得好算盘,可惜突然出现意外,广东那边搞出个国民政府,瞬间让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就在周赫煊回天津的第二个月,驻防河南的石友三突然造反,起兵拥护广州国民政府。

石友三造反的主要原因是不现状,他觉得自己很早就通电归附张学良,却没有捞到太大的好处。凭什么韩福渠能做山东省主席,而自己的兵力不在韩福渠之下,建制更加完整,却只能驻防顺德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于是石友三在河南造反了,他麾下拥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坦克部队,共有六万余人的兵力,战斗力颇为强悍,曾在中原大战中多次击败中央军。

石友三的目标是赶走张学良,自己来做华北地区的土皇帝!

与此同时,广州那边也在积极配合,调兵遣将想要跟蒋介石一决胜负。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和张学良哪还敢招惹本人?东北军的十多万锐,留在华北本不敢动,必须先把石友三给剿灭再说。

不仅如此,张学良的堂弟兼发小张学成,如今就在石友三麾下。张学成上蹿下跳,到处撺掇地方军阀联合反抗堂哥张学良,不但游说孙殿英等人,还主动联络本人获得支持。

本人、石友三和广州国民政府,这三方是互有勾结的。

甚至远逃至大连的阎锡山,都准备返回山西重掌大权了。阎锡山已经得到确切消息,甚至连本人什么时候在东北动手都知道,他就是要趁九一八事变东山再起!

各方势力蠢蠢动,蒋介石和张学良这两位中国最风光的人物,如今正陷入内忧外患的糟糕局面。

于是张学良病倒了,把军事给参谋长戢翼翘负责,自己待在医院逃避般的开始养病。

戢翼翘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全权负责对阎锡山旧部的改编工作。这次讨伐石友三也是他出面搞定,打仗打得有声有,解决石友三叛只是迟早的事。

石友三很好解决,但真正的祸却是阎锡山。

阎老西会选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个月返回山西,把张学良、蒋介石并消化华北、西北的计划全部打,把东北军锐牵制在华北地区无法动弹。

阎锡山搞教育、搞工业对国家有贡献,但在中原大战和九一八事变中,却是误国误得很彻底。或许在于算计的阎锡山心中,国事也不过是一笔生意。

第433章【呜呼哀哉】轰隆隆!

窗外雷鸣电闪,不片刻大雨倾盆而下。

崔慧茀连忙去关好书房的窗户,回来看到周赫煊刚刚写完的笔字,笑着赞道:“周先生的进步真是快,楷书、行书都练得极好。特别是行书,已经颇有名家风范。”

“崔小姐说笑了,就我这笔字,只能说勉强见得人,离名家还远得很。”周赫煊自嘲地笑笑,投笔走到窗后,看着外面的暴风骤雨负手而立。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周赫煊都有苦练过,其中楷书花的时间最多。但最有觉的却是行书,周赫煊练起来得心应手,初时模仿颜真卿,继而模仿王羲之,如今已略有小成。

崔慧茀说周赫煊的行书颇有名家风范,并非全是拍马。因为周赫煊在掌握基本书法技巧后,写起笔字来并不拘泥于形式,笔触狂放中带着些含蓄,秀丽中又有些健美之

从书法细节上来看,或许周赫煊比不上那些从小练字的家伙,难免有点技法上的瑕疵,但总体而言却别有灵动的韵致。

当然,这仅仅只限于行书,周赫煊的其他书法还是很糟糕——相当于旧时科举考生的平均水平。

崔慧茀来到周赫煊身边,笑道:“周先生喜看雨?”周赫煊叹道:“这下的哪是雨啊,下的是一把把刀子,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活活戳死!”崔慧茀由衷敬佩道:“原来周先生是心系天下苍生。”从七月初,南方就开始普降暴雨,江淮地区水患频发,从四川到江苏全部变成一片泽国。长江、金沙江、沱江、岷江、涪江、乌江、汉江、淮河、钱塘江、闽江、珠江、大运河全部泛滥,数千万百姓离失所。

南方的洪灾还没结束,北边又开始了。

黄河中下游地区淹得一塌糊涂,而东北也未能幸免,辽河、鸭绿江、松花江、江纷纷成灾,受灾地区已经超过20个省份。

用《申报》记者的话来说,真是“长江之水未退,黄河之水又增,汉口之难未纤,洛之灾又起”。

这样规模巨大的全国灾害,其破坏力远超去年的中原大战。因为洪水到来之际,正好处于夏收时节,必将导致数千万老百姓离失所、无米度,而各地政府的赋税也没法收上来。

有人统计,这场大水灾的直接死亡人口达14万,还有人说是40万,更有人说是400万!

周赫煊从《申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是美国飞行员林白驾驶飞机航拍的,江苏某县已经变成汪洋大海。在一片水乡泽国中,只能看到零星的树冠和房顶,其他东西全被淹没到水下。

百姓无粮,政府无钱,饥荒遍地,病疫四起,哪还有底气跟本人打仗?

天津这场大暴雨,足足下了两天。整个天空都被乌云笼罩,宛若诸天神佛降下的惩罚,周赫煊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风雨如晦。

雨停以后,光普照,似乎才又重返了人间。

周赫煊站在二楼台上,看着被淹没的海河两岸,吐口浊气说:“天津也被淹了。”崔慧茀尊敬地说:“还要多亏了周先生,幸好有你说服洋人疏浚河道,兴建海河水利改造工程。否则以海河历年来的糟糕状况,这次的大暴雨,很可能淹没天津半个城。”听了这话,周赫煊脸上突然浮出微笑。

是啊,他虽然不能改变天下大势,却能改变身边的人和事。至少天津的洪灾情况,就因为他而减轻了许多。

由于连暴雨,此刻张乐怡、婉容、孟小冬和廖雅泉四个女人正在打麻将。看到天气放晴,她们纷纷走到花园里,享受着难得的晴空蓝天。

周赫煊百无聊赖地下楼,没有去打扰太太们,而是叫上孙永振说:“跟我出去走走,整个人都快发霉了!”

“额来开车!”孙永振兴奋道,他早就憋坏了。

周赫煊笑骂:“开的车,说不定街上都被水淹了。”天津的有些街道还真被淹了,不过积水不深,甚至还有不少黄包车夫蹚水而行。

对于穷苦百姓来说,洪水带来的灾难并不止于水患,更加耽误了他们的工时。要是暴雨再下几天,整个天津城的黄包车夫都得饿肚子,因为就算不出工拉车,他们也得按时按量给车行缴纳规费。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