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追上来的村民还不解气,对那些土匪拳打脚踢,甚至有个村民直接一锄头挖掉土匪的半个脑袋。
周赫煊怕出意外,连忙说:“别打了,先用绳子绑起来!”红会头领黄子明立即喊道:“对,听恩公的,都绑起来。”就在村民捆绑土匪之时,黄子明走到周赫煊跟前,单膝跪地道:“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周赫煊笑道:“我只是自救而已,没出啥力。”黄子明抬头问道:“恩公,你不记得我了?”
“你是?”周赫煊觉是有些面
。
“天津城外的粥棚,我喝过你的善粥啊!”黄子明动地说。
周赫煊一拍脑袋:“哦,是你啊。当时你蓬头垢面的,现在洗干净了脸,我都认不出来了。”黄子明转身对村民们说:“大家伙儿,这就是我说的大善人周先生!他在天津放粥,救了俺们好多山东人,俺弟弟还在他的希望小学读书呢。”村寨里有个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过来,作揖道:“恩人啊,请受老朽一拜!”周赫煊连忙扶住:“使不得,使不得!”第214章【押解】足足170多个土匪,被捆绑在村外空地上。另有包括土匪头子张鸣九在内的十多具尸体,被拖来一字摆开,周赫煊杀人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看到尸体却有些不忍。
都是中国人,何必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的村民们,也没有太多喜悦,抱着死去或受伤的亲人哭天抢地。
周赫煊走过去问:“伤亡如何?”黄子明叹息道:“我们死了21个,还有6个重伤,轻伤接近100人。”村民们虽然据墙而守,并且数量是土匪的三倍有余,但死亡人数却比土匪更多。不管是红缨,还是锄头、扁担,打到人往往伤而不死,土匪的步
却能一击毙命。
“以后有什么打算?”周赫煊问。
“红会成立之初,本来是想对抗官府的,”黄子明说道,“现在官府没了,土匪却越来越多。东北边儿还有一伙土匪,人数2000以上,虽然他们没有火
,但还是得防着点。至于这些被抓的土匪,只能扭送去泰安道,国民政府的省府设在那边。”
“我前几天也了解过,”周赫煊蹲下画着简易地图,指指点点说,“这是济南,周边槐荫、长清、齐河、历城、济、邹平、章丘等县,现在都没有兵力把手。这些地方名义上属于南京政府管辖,但其县长却是北洋任命的。如今正逢饥荒,
民数量极多,稍不注意又冒出张鸣九这样的野心之人,极易造成连绵匪灾。”黄子明说:“我也没有办法啊,我跟马大哥开坛组建的红
会,人数不足千人。只顾得了章丘附近的村镇,再远就管不过来了。”周赫煊说道:“我刚才问了下被俘的土匪,他们前两天刚把齐东县攻占。不过由于人手不足,他们不敢守县城,老窝设在县郊的一个村寨里。那边还有很多
票,都是绑架的齐东县富商子弟,只留了二十多人负责看守。你赶快带人去把村寨攻下,把那些
票解救出来,正好能跟齐东县的富绅结个善缘。”
“好,我马上就带人去。”黄子明立即说。
周赫煊突然笑道:“黄兄,你想不想做一方大帅?”黄子明闻言一怔,随即摇头道:“我哪有那本事,还是别痴心妄想了。”
“听你说话,也是读过书的明白人,至少比混世魔王张宗昌更强,”周赫煊分析说,“在南京政府和本人谈妥济南事件的解决方案之前,北伐军是不敢派兵进驻周边县城的。起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这些地方都会陷入无政府状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来维持秩序。我觉得你就是个不错的人选。”黄子明有些心动,但还没被野心蒙蔽失去理智,他说:“我人手不够,想要扩充部队,就得有钱有粮。可我又不想去抢,不管是抢大户,还是抢百姓,这种事我做不出来。”历史上,张鸣九就是趁此
局,从十多个溃兵发展到200土匪。连续攻占数个县城后名声大振,附近的土匪团伙竞相来投,半年不到就发展到2000人。他为了养兵,各种抢劫绑架,甚至直接抄富绅的家,最后
到几百条
,成为济南周边一霸,被孙殿英收编做了旅长。
“你能说出这种话,我就更放心了,”周赫煊笑道,“所以我让你去救出票,跟富绅们结善缘呢。这些有钱的商人和地主老爷们,他们也希望有个靠得住的兵头子,免得再遭受匪灾。你去好生联络
情,我帮你到省主席孙良诚那里
个组建保安团的证明,再由各县富绅出钱养兵。”保安团是民国初年的合法地方武装,相当于保甲制度的衍生品,也有些类似晚清的团练部队。
黄子明喜道:“如果这事真能成,那自然是好的。我若有了保安团,就把这周边各县的土匪都杀绝!”周赫煊笑道:“等北伐军空回来占领济南城,差不多是半年或一年以后的事了。到时你的保安团应该有些规模,是解甲归田解散部队,还是接受正规军的收编,你自己选择。”
“能做正规军当然更好。”黄子明乐道。他家以前算富农小地主,读过私塾和小学堂,也是有眼界、有追求的。
周赫煊道:“那就这么说定了。等吃过午饭,你带人去齐东县郊救票,再分些人手给我,押解这些土匪前往省府。”曹庄的村民已经在埋锅造饭,牺牲者被亲人认领回家,伤员则被送往县城找郎中救治。
至于受伤的土匪,那就只能说抱歉了。如今物资奇缺,可顾不得人道主义,撑得过算命大,撑不过死了也活该。
午餐过后,立即动身启程。
黄子明带着200多红会成员,前去齐东县郊救人杀土匪。周赫煊则带着50人,押解着100多土匪前往泰安,刚刚那一仗缴获的步
,他们各分了一半。
等到达泰安时,已是第二天早晨,这还是连夜赶路的结果。途中有两个土匪伤重不治,周赫煊让人挖坑埋掉,没让他们暴尸荒野,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泰安城有一个团的北伐军把守,看到周赫煊带着200多人(包括红会员)过来,顿时警惕起来,甚至把机
都架起了。
“什么人?”城防士兵大喊。
周赫煊让众人停止前进,自己走向城门口说:“我是天津济民会周赫煊,是来山东赈灾的。半路遇到土匪,幸好有当地的红会帮忙,我身后有100多土匪俘虏,还请泰安的长官来接收!”很快便有个年轻军官出来,模样英姿飒
,他向周赫煊敬军礼道:“周先生你好,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方面军特务团团长赵云祥,负责驻守泰安!”
“赵团长你好,”周赫煊笑道,“我想见孙主席,他有空吗?”
“我可以帮你通报一声。”赵云祥明显听说过周赫煊,知道这是一位名人大学者。
赵云祥很年轻,才刚23岁,出生在贫农家庭,祖父在光绪年间做过武举人。像他这样的出身,年纪轻轻就做了上校团长,也只有在战争年月才有可能,从小兵一步步杀出来的。
此时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以及眼前这个特务团团长赵云祥,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他们现在属于比较进步的军人,可惜抗期间成了伪军,不过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又起义归附了我
。
第215章【周先生,咱拜把子吧】周赫煊把土匪给赵云祥处理,又送走红
会的人,自己带着孟小冬等人去投旅店。
下午时分,赵云祥才派人过来,说孙主席要接见周赫煊。
周赫煊坐车来到山东省政府临时官邸前,孙良诚亲自下楼接,老远就笑道:“哎呀呀,周先生可是稀客,快请,快请!”
“孙主席,冒昧打扰了。”周赫煊抱拳道。
孙良诚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热情地拉着周赫煊的手说:“我现在主政山东,被赈灾的事愁得焦头烂额,所有来山东赈灾的义士,都帮了我大忙。”周赫煊忍不住多看了孙良诚两眼,发现这位不似在作假,瞬间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
孙良诚也算民国一号人物,是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五虎将”,由于投降当过几年伪军,因此历史评价很低。
这个人的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有勇无谋,谋而无决。
他打仗是很猛的,冲锋陷阵从不含糊,就是不知道用脑子。遇到大事,即便找人商量出对策,他也往往犹豫不决,最后别人出的好主意他不用,尽意气用事玩昏招。
除了勇猛,孙良诚唯一的优点就是耿直,不会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他看你不顺眼,即便有好处也不会跟你合作,这种人只适合打仗,不适合做政客,甚至不适合做地方主政官。
孙良诚作为抗时期华北有名的大汉
,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估计就是主政山东时的赈灾和剿匪了,确实给山东人民带来许多好处。
此时虽然做了山东省主席,但孙良诚还是穿着一身军装。他把周赫煊请进自己的办公室,摸着军人寸头笑道:“咱们冯司令,可是对周先生你赞誉有加。经常拿着那本《大国崛起》,让我们这些带兵的有空多读读。周先生,你说我一个大老,读书干嘛啊?我是看到书就犯困,那本《大国崛起》读了一年都没读完。”周赫煊笑着说:“上马打仗,下马治民。孙主席以后可要多读书喽。”
“哈哈哈哈,说得也是,”孙良诚大笑,随即叫苦道,“其实我不想当啥省主席,就想带兵打仗,可冯司令和蒋司令非要让我来管山东这烂摊子。”孙良诚说的是实话,山东确实是烂摊子,军、土匪、灾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很棘手。
可山东的位置又十分重要,孙良诚是冯玉祥老部下,前年又加入了南方部队,他在两边都有关系。由他主政山东,冯玉祥和蒋介石都能接受,属于双方妥协的产物。
聊了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周赫煊终于说到重点:“孙主席,山东最大的问题,除了本人以外,无非是饥荒和匪患。这两个方面,我或许可以帮忙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