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次,他说妙玉食不厌,脍不厌细,如今在这儿等着?

妙玉没有理少年,只是看着那少年的面容。

他眉峰略高,神清冷,哪怕是逗趣说笑,清眸中也未见笑意直达眼底,完全不知究竟在想什么。

许这就是城府了,心有山川之险,有城府之严。

贾珩端过粥碗,拿着汤匙搅了搅粥碗,稍稍散着热度,道:“先把粥吃了,再不想吃也得吃点,吃点儿东西,身上总归有些热乎劲,晚上才好睡一些。”妙玉一病倒,取笑佛媛的乐子,都好像少了许多。

妙玉却没有接,只是将一双明眸盯着少年。

“怎么,还想让我喂你?”贾珩皱眉问着。

“你……”妙玉终于忍不住,羞恼说着,然后对上那温煦的眸子,伸手接过粥碗。

少女的手很是纤细、修长,并未如脚趾那般涂以蔻丹,可能是因为凝霜皓腕上戴着一串儿佛珠的缘故。

贾珩从一旁的架子上拿过巾,在妙玉微微诧异的目光中,解释道:“知你喜洁,别将粥落被子上,小时候我生病,躺在上吃饭,我娘也是这般。”妙玉容微震,抿了抿,听着少年亲近自然的话,芳心就有阵阵暖涌过,一时间明眸雾气泛起。

连忙拿起汤匙小口食用着。

贾珩静静看了一会儿,递过手帕,问道:“你打小体弱多病,想来也懂一些养生之道,昨怎么会着中衣开窗望远,有心事?”妙玉其实也可怜,原本出身官宦之家,父母双亡,跟着师父修行,都是一个人照顾自己,如按照红楼原着命运,应该是被歹人玷辱了。

虽然情怪僻了一些,似乎还有些……闷,但其实人还不错。

在红楼原着中,湘云与黛玉联诗,湘云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以“冷月葬花魂”,二人之诗大抵就应着自己的命运。

而后妙玉认为太过“凄清诡谲”,最终以“钟鸣栊翠寺,唱稻香村”补全,尽显乐观、开阔气象。

妙玉这时,接过手帕擦了擦嘴,也不知是吃了半碗稀粥,还是别的缘故,苍白面颊上浮起澹澹红晕,清冷的眸子目光复杂地看着少年,默然片刻,道:“明天……是我母亲的祭。”贾珩闻言,面愕然了下,凝了凝眉道:“这……抱歉,我不知道。”前看卷宗,查阅妙玉的案子,却没有留意到这一节。

“没什么的,都好多年月了。”妙玉轻轻摇了摇头,声音轻柔了几分,抬眸看了一眼少年,也不说什么。

贾珩也不继续此节,拿过粥碗,起身,放在一旁的小几上,道:“前说,和你商量你父亲卷宗的事儿,现在卷宗副录就在我的书房,正说这两天看看,再和你合计合计。”妙玉玉容微顿,凝眸看向少年,轻声道:“先前可有什么发现吗?”贾珩皱了皱眉,沉声道:“的确是有些蹊跷,或者是一些不寻常处,我还准备再行研读卷宗,询问一些知情人,对了,你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还有印象吗?”妙玉晶莹玉容上现出回忆之,最终摇了摇头。

将某人手帕攥在手里,清声道:“我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三岁时,就入了玄墓蟠香寺修行,这才渐渐好了起来,等七八岁时,家中就遭了劫数,故而与父亲相处不长,后来听师父说,父亲他得罪了忠顺王府,为其构陷,而后牵连在一桩逆案中。”贾珩沉片刻,道:“忠顺王与我之间也有一些宿怨,若你父亲的案子确有冤屈,或许有机会能够平反,恢复你父母的名誉,那时,你许也不用出家了。”妙玉轻轻“嗯”了一声,冷玉生辉的眸光闪了闪,落在对面的少年脸上,问道:“为什么我不用出家了?”贾珩打量着妙玉,这时因在病中,并未挽起妙常髻,而是将秀发披散于肩,道:“你六不净,尘缘未了,既在家,又如何出家?”妙玉:“……”这次却没有反驳,只是将一双莹然清眸,看了一眼那坐在凳子的少年,旋即眸光垂下,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贾珩轻声道:“等那时,沉冤得雪,你也可返乡祭吊双亲。”妙玉闻言,眸光闪了闪,看着那少年,道:“那忠顺王为天子亲兄,不好对付着,你要小心。”贾珩点了点头道:“我心中有数。”妙玉“嗯”了一声,不再言语。

这一刻,两人好像促膝长谈的好友,暂时没了以往的针锋相对。

贾珩语气澹然,说道:“等会儿,拿了药过来,先煎服一剂,你平不食荤腥,其实好也不好,平总要吃些补益血气的粥来,既在府上住着,倒也不必客气。”妙玉闻听少年平静的话语,心头不由涌过阵阵暖,只是子素来傲然,让她说句谢谢,那时断断不能的。

二人正说话间,外间一个嬷嬷进得厢房,道:“姑娘,珩大爷,药已抓来了。”宁荣街上就有药铺,这时宁国府的人去抓药,自然十分殷勤。

贾珩道:“给后厨煎服了,等会儿端过来给你家姑娘服用了。”嬷嬷连忙应着去了。

妙玉看着那少年,安静片刻,忽而问道:“珩大爷未用着晚饭吧?”贾珩端起一旁的茶盅,喝了口茶,道:“我倒不饿,等会儿就回去吃饭。”妙玉轻轻“嗯”了一声,想了想,又道:“惜最近很少与我谈论禅理了。”

“哦?那好的。”贾珩脸上终于现出一丝轻笑,道:“多谢师太了。”

“和贫尼无关。”妙玉捕捉到少年脸上冰雪化冻的笑意,心头幽幽一叹。

是你用兄妹之情,或许还有懵懂的男女之情,让她再不想孤拐超,但将来,或许依恋过深,求而不得时,心灰意冷,再行遁入空门,也未可知。

一饮一啄,冥冥中许是有着定数。

贾珩却不知妙玉的腹诽,又坐了会儿,道:“好了,师太早些歇息罢,我先回去,等明天看过卷宗,再过来看你。”妙玉闻言,扬起清冷如雪的玉容,看向少年,心头竟有几分不舍,但神不显丝毫,清声道:“那珩大爷慢走。”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其他,起身离去。

妙玉望着消失的背影,缓缓拿起贾珩遗留下的手帕,看着其上的粥迹,若在往,许是刺目,觉得非要洗净了才可,可如今凝眸细视,心头却有几分欣然。

将手帕叠好,目光望着远处的烛火,眼前似浮现先前的一幕幕,一时间竟……有些痴了。

***********************************

第四百七十五章★贾珩:舌尖上的红楼?(可卿加料)宁国府贾珩并未第一时间返回厅中,而是先去沐浴更衣,换上一身玉长衫,向着厅中而去。

只见目之所及,浮翠丹,莺莺燕燕,姹紫嫣红,争奇斗

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惜、元、凤姐都列坐一旁,丫鬟、婆子则在身后侍奉着。

秦可卿款步上前,轻声问道:“夫君,妙玉怎么样了?”贾珩顺势落座下来,净了净手,皱了皱眉道:“已经着郎中看过了,开了几服药,她这个子,讳疾忌医,终究也不是个事儿。”尤三姐冶玉容上,笑意媚意转,道:“还得是大爷,旁人也劝不了她。”其实,这位情泼辣的女子,也不大喜着妙玉的冷僻、傲然情。

尤其几次相见,妙玉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她,似乎在说她不过是玩物一样。

道:“听说她出身仕宦人家,心头大有些傲气也是了。”尤三姐轻轻一笑,不以为然。

傲气?

只怕,最终也逃不过同竞技。

秦可卿转眸看向贾珩,问道:“夫君,明,老太太想送着大老爷,你去吗?”贾珩点了点头道:“去送送也行。”明贾赦与贾琏父子放贵州启程,他其实不大想去,但转念一想,终究要考虑到贾母的受。

如今的宁荣二府,宁强荣弱,贾母的神经其实已经相当脆弱,这几天都不知怎么胡思想。

按说他现在这个位置,似乎不需要在意荣府的态度。

其实不然,正如他先前所思,宁荣二府,同气连枝,也需得树一面团结的旗帜,凝聚宗族人心。

而且说句不好听话,哪怕是要做王莽,终要立个友亲族的牌坊。

此外,人于世上,哪怕你真的百无忌,你也不能表出来。

这是社会运行的规则,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贾珩收起思绪,转眸看向秦可卿,轻声说道:“明你就不用去了,我去看看就好了。”凤姐在远处听着夫二人叙话,也幽幽叹了一口气。

众人纷纷落座,开始用着饭菜。

过了一会儿,贾珩看向秦可卿以及尤二姐、尤三姐,轻声道:“你们几个玩麻将吧,我去书房。”贾珩也不多留,回了书房开始翻阅着从锦衣府和大理寺寻找的卷宗副录。

许久之后,贾珩眉头紧皱,目光幽深几分。

“果然有疑点,常进祖父、父亲历任苏州织造,严格来说,这一家不是太子的人,而更像是太上皇的人,从锦衣府存档的刺探情报中,常进其人为官也算兢兢业业,应是得罪了忠顺王,被崇平三年的一场逆案捎带进去了。”贾珩思忖道。

在崇平帝登基初期,太上皇和崇平帝为了维护江山,对戾太子余孽的态度,都是一致的。

苏州织造常进,就被牵连进一桩干系戾太子的逆案中。

而这桩逆案是当时的福州总兵胡济,据说获得戾太子的遗孤,要在东南谋逆,而苏州织造常进,又与胡济书信通,相约起事,然后就被捎带了进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