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平帝道:“许卿刚刚履新,于事务还未梳理顺遂,何罪之有?吏部、都察院会审,拟定意见,呈报上来罢。”

“臣谢圣上。”许庐拱手道。

而在这时,不等其他朝臣奏禀,忠顺王爷手持象牙玉笏,苍老的声音在含元殿中响起,道:“圣上,臣有本奏!”

***********************************

第四百五十章拿捕,讯问大明,含元殿崇平帝不等殿中其他大臣奏禀,就对都察院之事轻轻带过。

主要也是历年京察之时,什么妖魔鬼怪的类似事迹都出过,既然不能因噎废食,那么就只能这般处置,而不能上纲上线。

只是,群臣等着议论其他政务。

而这时忠顺王的出班陈奏,却是让群臣都愣怔了下,心头不由泛起一股嘀咕。

无他,内务府执掌皇家事,既是皇室内务事,倒也不用事事放在朝堂上议处,郑重其事,忠顺王与崇平帝私下奏对即是。

难道有什么商议好的大政举措将要推行?

贾珩这会儿在官员班列中站着,瞥了一眼忠顺王,面无表情,心头冷笑。

忠顺王面上隐有冷寒之意笼罩,苍声道:“圣上,臣举劾一等神威将军,勾结边将平安州节度使崔岭,此二獠向胡人走私贩私,出售粮食、铁器,里通外敌,已逾五年之久,其为功勋之家,深沐皇恩,然图一己私利,辜负圣上期望,臣掌内务府事,于采购货物时惊闻此案,不不为之义愤填膺,如今奏禀圣上,还请圣上钧裁!”忠顺王只觉此刻自己正义凛然,掷地有声,说完之后,甚至冷睨了一眼那“一脸惶惧”的少年。

崇平帝则似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皱了皱眉,问道:“一等神威将军,现任何职?”忠顺王:“……”方才一动,倒是忘了说名字。

不怪崇平帝不知,贾赦这等没有在朝中领着差遣,只知混吃等死的勋贵,放在文武百官阵列中,存在实在太弱。

这时,贾珩却忽然出班奏道:“荣国嫡传承爵之人贾赦,现袭一等神威将军,忠顺王爷奏劾的,可是我贾家荣国袭爵之人?”忠顺王闻言,瞥向一旁的少年,脸上刷地沉下来,冷哼一声。

小儿,这时候还胆敢跳出来,等下有你好看!

而随着贾珩出班叙说,原本还有几分不明就里的朝文武一片哗然,头接耳。

内阁首辅杨国昌,心头一震,恍若嗅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实在按捺不住出班弹劾的念头,沉声道:“圣上,我朝曾发诏书拟制,严令南北诸县不得向胡人走私,荣国承爵之人贾赦,胆大妄为,走私胡虏,帮资敌寇不说,竟还勾结边将,图谋不轨!老臣以为当严查此案,尤其贾子钰为京营节度副使、锦衣都督,对族人走私竟不能提前约束、察察,老臣恐难免,荣宁二府有相勾结之嫌!”杨国昌的弹劾,自然是想要将矛盾焦点转移到贾珩身上,而这恰恰也是忠顺王方才下意识没有说出贾赦名字的真正缘由。

忠顺王这时,听到杨国昌此言,心头一喜,他方才正是此意,拱手说道:“圣上,臣附议,还请圣上严察此案!”这时,户科给事中姜宣,率先出班陈奏,声俱厉道:“圣上,国朝勋贵,累受皇恩,如今竟图一己私利,罔顾朝廷律令,贩运粮食、铁器于胡人,微臣请圣上严查,惩治其罪!”

“臣附议。”礼科给事中胡翼出班附和。

这位是当初弹劾杨国昌的言官,此刻听闻神威将军贾赦,身为大汉勋贵,竟向草原走私,同样义愤填膺,不愿坐视。

“臣附议。”

“臣附议。”江南道、贵州道、江西道的掌道御史也齐齐出班奏道。

就在这时,云南道掌道御史,程实,忽而手持笏板,拱手高声道:“圣上,京营节度副使贾珩,涉案其中,臣以为也当严查!”这话一出,杨国昌心头一顿,瞥了一眼那御史,暗暗记下名字。

崇平帝神淡漠,却并未理会这种言论,而是凝眸看向忠顺王,问道:“荣国府事涉走私,可有实证?”忠顺王从袖笼中取出一份奏疏,高高举过头顶,沉声道:“这是几间,臣着人搜集的线索,汇总一疏,还请圣上御览。”崇平帝转眸看了一眼戴权。

戴权下来接过奏疏,转身之间,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贾珩,而后,双手递给崇平帝,低声道:“陛下。”崇平帝神淡淡,伸手接过奏疏,垂眸阅读。

随着时间过去,这位天子眉头紧锁,冷硬面容上也渐渐蒙上一层霜寒之意,将奏章阖起,抬眸看向贾珩,问道:“贾卿,贾赦向草原胡虏走私贩私,可有此事?”此言一出,朝文武齐刷刷地看向那少年,有不少目光中,都带着幸灾乐祸。

尤其是前军都督佥事柳芳,冷冷看着那“强装镇定”的少年,心头冷笑不止。

只有内阁次辅韩癀目光深深,不为所动地看向贾珩,他并不认为天子会因此事,而牵连这位少年权贵。

不说因兵事,正在重用的缘由,单单说贾赦走私一事,已达五年之久,贾珩用事也不过这年许之间,与此案能有什么牵连?

“知与不知,才是天子问话的本意。”韩癀目光深深,思量着。

忠顺王同样看向那少年,目光冷。

我看你这次怎么死!

究竟是不知道?还是有意包庇?

就在群臣带着审视的目光瞩视下,贾珩沉声道:“确有此事,臣本愚直,蒙圣上拔擢,授命军机枢密,尤其掌锦衣府事以来,自忖为天子耳目,司察佞,深知正人者,先正己,为此自查亲属,于今岁初,发现此案,原想尽快奏禀于上,但内涉一桩机密事宜,只得暂作忍耐,暗中察察,引而不发,今散过朝会,即单独奏对圣上,不意忠顺王爷道破此案,现有一封奏疏,总括细情,还请圣上查鉴。”他掌锦衣府事,也没有多少时间,怎么能说他知情不举,包庇同族?

况且,天子不会不知,荣宁二府的一些龃龉,包庇更是无从谈起!

贾珩说着,也从袖笼中取出一份奏疏,同样高高举过头顶,着朝堂中不怀好意目光的注视,神坦然。

“哦?竟有奏疏?”崇平帝目光闪了闪,示意戴权下去拿着奏疏。

这时,贾珩将奏疏递给戴权。

崇平帝接过奏疏,凝神阅览着。

其上所载,不仅将掌锦衣以来,对贾赦走私贩私一案的调查细节、主导人员,俱臣于奏疏,此外,还有晋商与边将勾结、走私卖国的线索记述其上。

“晋商与胡虏暗通款曲,走私贩私,收买边将,非止一,彼等如今在京师盘桓,与内阁杨阁老之子杨思弘过从甚密,臣正着锦衣府追溯、调查。”下方正值等候的臣子,都在偷偷观察着崇平帝的神变化,因为这决定着他们对贾珩这位少年权贵近一步的态度。

随着崇平帝陷入思索,忠顺王心头隐隐生出一股不妙之,拱手道:“圣上,臣请主察此案,溯清源……”崇平帝却猛然抬头,几乎是打断忠顺王所禀,问道:“荣国袭爵之人贾赦,走私贩私,触犯朝廷律令,许卿,你为总宪,纠劾不法,当有何处置意见?”左都御史许庐面肃然,跃班而出,声如金石道:“圣上,臣以为既是勋贵犯法,当集三法司断谳。”《大汉律》有八议之法,勋贵正在八议之列,而对勋贵的犯法,一般而言是付三法司详断,以示隆重。

崇平帝却道:“事涉军国机密,不可与众闻者多。”如果贾珩所上奏疏皆为实情,那么就不能至三法司,只能是机密衙门调查。

忠顺王闻言,拱手道:“圣上,内务府慎刑司自有刑官,悉律令刑名,可推鞠此案,彼等常知大内刑名,皆身兼机密,不会漏。”不能借此绊倒贾珩,这并未出他所料,那不如从他先前所想,此案由他主导的内务府讯问,然后至荣国府拿人。

崇平帝并未说话,再次看了一眼忠顺王,却让忠顺王心头一突儿,连忙将头垂下,后背浮起冷汗。

“戴权!”就在群臣等待之时,崇平帝忽而开口。

“奴婢在。”这时大明内相戴权,转而面向崇平帝,行得一礼。

崇平帝冷声道:“贾赦身为一等神威将军,深辜朕望,现着内缉事厂拿捕、讯问,另令锦衣府镇抚司协同会审,细察其恶,以正国法纲纪!”戴权道:“奴婢遵旨。”贾珩闻言,面一肃,拱手道:“臣为贾族族长,恳请回避此案,另,锦衣府镇抚司也不宜再涉其中。”天子此意是我不疑卿,但他不能坦然受之,而且他也不想再涉其中。

崇平帝沉片刻,道:“既然事涉机密,后续当有布置,贾卿何辞?况贾卿会从中阻挠查案,徇私枉法吗?”贾珩怔了下,拱手道:“臣不敢,只是臣仍以为,当回避此案,相关卷宗线索递内缉事厂。”见少年执意甚坚,崇平帝沉默了一会儿,道:“允卿所奏。”朝中众臣见得这一幕,无不面面相觑。

暗自思忖,这一来一回,是在告诉群臣,圣眷不减分毫?

杨国昌此刻已是脸铁青,方才他所谓弹劾之言,在那少年拿出奏疏的一瞬间,几乎成了一个笑话!

人家早早就想奏明天子,一副光明磊落,月皎然的模样,反而显得他气量狭隘,公报私仇。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众臣,又问道:“诸卿还有何本奏?”下方群臣,见得天子已然雷厉风行处置完毕,各部衙堂官,纷纷继续出班奏事。

贾赦一案,自此由内缉事厂提讯。

散朝之后,随着文武百官陆陆续续离开含元殿,而贾赦被下狱、拿问的消息,也如一阵旋风,在神京城中轰传开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