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言一出,贾母面微变,忧心忡忡,长吁短叹道:“这这可怎么办?”好好地官儿当着,如是就此赋闲在家,这可如何是好?

王夫人脸也不好看,心头忐忑不安。

“不然,老身去里求求两位娘娘。”贾母心头焦虑,想了想,说道。

贾政当初以白丁之身到工部为官,原是太上皇体恤功臣,在贾代善临终上遗本之时,给予的恩典。

故而,贾母这几乎是下意识,就想要至中再求恩典。

贾政叹了一口气,心底生出一股愧疚,道:“母亲,京察是朝廷大政,如今朝野瞩目,母亲这般去中为儿子仕途名位奔走,儿子于心何忍?”贾母一大把年纪,白发苍苍,去里舍着颜面为贾政“跑官儿”,贾政脸上自是挂不住。

贾母急切道:“现在说这些作甚,老身不指望你出将入相,只望好好当个五六品官儿,可怎地也这般艰难,我明天就入求见两位娘娘。”贾政连忙道:“母亲不可,不说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儿子纵还留在工部为官,也无颜与同僚同坐了。”如果人人都着诰命往后求皇后、太后,托关系,那这京察大计就进行不下去了,而且也有后干政之嫌,引来天子和朝臣反

贾政虽不通庶务,但这点儿政治度还是有的。

妍美玉容上同样蒙上一层忧,劝道:“京察是朝廷升赏黜落官员的大政,现在神京城都在关切此事,老祖宗如去中,只怕引来指指点点。”如循常例,京察六年一举,实际上就是地方官儿两任,大范围迁转升调的契机。

王夫人眉头紧蹙,心头烦闷,抬眸看向贾母,道:“老太太,前珩哥儿不是说,老爷此事只要向都察院自辩,就无事的吗?可……现在并未奏效,却不知珩哥儿是什么主张?”此言一出,众人心头微动,有几道目光就看向王夫人,眼神复杂。

贾母面变幻了下,抬眸看向屏风后的门口,道:“等珩哥儿一会儿过来再作计议。”前几天,贾珩给贾政出了一个向都察院陈疏辩白的主意,并未细细道明原委,这会儿贾母见没有起作用,心头没有疑虑和失望,那也不符人之常情。

至于王夫人,已有几分暗戳戳在埋怨的意思。

一旁在绣墩上,探自是听懂其意,转眸看向一旁眉眼郁郁的黛玉,心头轻叹。

黛玉心有所,凝眸与探换了个眼,几是心照不宣。

在薛姨妈身旁的宝钗,杏眸瞥了一眼王夫人,转眸眺望着屏风后,前只顾……倒是忘记询问这一茬儿了。

贾政皱了皱眉,道:“母亲,子钰许是另有筹谋,也未可知。”贾珩前的安抚,终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这会儿的贾政,虽心情烦闷不减,但还能耐心等待着转机。

就在众人等候着贾珩时,林之孝家的进得厅中,喜道:“老太太,老爷,珩大爷过来了。”众人闻言,心头一喜,齐齐望去。

贾珩这时与鸳鸯一同进来,朝着贾母行了一礼,然后看向贾政,叙了话,落座下来。

贾母忙道:“珩哥儿,宝玉他老子向都察院递了自辩疏……”不等贾母叙完经过,贾珩道:“想来是都察院御史例行查问,工部两位侍郎和都水监齐齐说并未冤枉老爷,这御史就被搪了回去罢。”贾政闻言,诧异道:“子钰?这……你如何得知?”

“此事并不难猜。”贾珩端起茶盅,看向贾政,道:“老爷接下来还要写奏疏。”

“还写奏疏?”贾政凝了凝眉,百思不得其解。

贾珩道:“这一次不是自辨,而是疏劾,就说工部两位侍郎把持工部多年,培植羽,排斥异己,老爷不愿与彼等同合污,总之要将自辩疏递至通政司。”贾政迟疑道:“这可有用?”说来可笑,贾政为官十余载,一向“与人为善”,并未弹劾过一人。

贾珩摇了摇头,道:“如今自辩奏疏如雪花般向通政司递送,老爷纵写奏疏,圣上也很难看到。”贾母静静听着二人叙话,闻言,疑惑问道:“珩哥儿,既明知无用,怎么还上奏疏?”贾政也是颇为费解。

王夫人皱了皱眉,一时间只觉脑子不够用,下意识看向一旁的探,却见探……

正自目光一瞬不移地看向那少年,神情专注,顿觉心头厌烦不胜。

再去看自家大女儿,倒还好,这会儿凝着秀眉,丰润白腻的玉容上似乎现出着苦思。

宝钗拧了拧秀眉,水杏眸莹莹闪烁,隐隐有所领悟。

贾珩低声道:“现在是无用,以后就不一定了。”王夫人这会儿,实在忍不住说道:“珩哥儿,老爷现在已被工部让在家等候,不用在衙堂问事,几乎赋闲在家了。”意思是,都快被罢官了,还下你的大棋呢?

贾珩看了一眼王夫人,没有言语。

贾母皱了皱眉,连忙道:“宝玉她娘,外面的事儿,自有他们爷们儿筹谋。”王夫人呼一滞,脸沉,宛如吃了苍蝇般。

她现在连问都不能问吗?

贾政定了定心神,轻声道:“子钰,秦郎中如今也在被察之列。”贾珩点了点头,道:“此事我知道,昨已去信,让岳丈大人写自辨奏疏,既工部给老爷放了假,老爷先在家中修养就是,倒也不忙着去衙门坐衙。”不是他非要卖关子,机事不密则害成。

贾政闻言,张了张嘴,叹道:“罢了,罢了,先在家中歇息几罢。”贾母叹了一口气,道:“天天在衙门忙碌着,这次也好趁机将养下身子。”正在这时,一个婆子进来,禀告说道:“老太太,大老爷和大太太过来了。”贾母正心情不快,闻言,作恼道:“他们两个不好好在屋里歇着,过来做什么?”其实,这也反映出贾母的一些心态,对贾赦已生出厌烦。

那婆子道:“大老爷听说了二老爷的事,就过来看看。”不大一会儿,贾赦与邢夫人领着丫鬟、婆子进得厅内,夫二人先向贾母规规矩矩行了一礼,唤道:“母亲。”贾母脸淡漠,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贾赦也不在意,扫了一眼贾珩以及贾政,问道:“我刚刚听小厮说,二弟他被工部的几位大人,打发在家,可有此事?”贾母皱了皱眉,道:“你近来消息倒是灵通的很,这又是哪个耳报神和你说的?”贾赦道:“母亲,我在外面和一些官员来往,留意着此事,况我前天就说,二弟去都察院,寻御史能济什么事儿?现在京城许多衙门,堂官写考语,同僚填访册,攻讦告发,此起彼伏,去了也没什么用,只是被人搪回来。”贾母皱了皱眉,看向贾赦,不得不说,还真让她这个大儿子料中了。

贾赦徐徐道:“我昨个儿去北静王爷府上吃酒,还提起此事,想着不若恳请北静王爷写封代辩奏疏,呈递到中,只要求得圣上网开一面,二弟的官职也就保住了。”贾母闻言,面顿了顿,问道:“北静王爷,他能帮着写奏疏?”

“北静王爷是我们家老亲,又在军机当值,若能为二弟担保,官职差事自能保住。”贾赦点头说着,冷冷瞥了一眼贾珩,讥讽道:“既自家人不愿意为二弟作保,那我也只能另寻旁人了。”王夫人听着贾赦之言,倒是眼前一亮,是的,如是寻北静王爷上奏章,定然可行。

贾母脸上的神和缓一些,或者说,相比昨贾赦的“辞官论”,此刻的贾赦,起码是在拿主意。

这时,贾珩沉声道:“北静王为军机大臣,文武分野,军机不预政务,在此事上也未必有多少话语权。”贾赦冷笑道:“倒也不必泼冷水,纵北静王不成,那还有南安老王爷,这些都是我贾家老亲,如能上疏保举,官职肯定能保住,总比有人现为御前红人,圣眷隆重,却惜羽,结果连往里求情都不去!”贾珩道:“此为工部两位侍郎主导,军机不预政务,我倒不知北静王爷如何向圣上求情。”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贾赦如何不知用处有限,但这一刻自是要打击贾珩在两府中的威望。

贾珩瞥了一眼贾赦,没有理会,看向贾政,目光灼灼道:“二老爷,小不忍则大谋,二老爷可以自己思量思量。”如果北静王向贾政求情,最终崇平帝一定会问着他的意见,那时他就费了一次可以一锤定音,为贾政升官儿说话的机会。

不过,还是要看贾政自己,如果太过不堪造就,他也很难办。

贾政心头一震,品着贾珩的话,心思转动间,已有了倾向,沉声道:“京察大计,朝廷自有公断,如此作保,只怕欠下人不小的人情。”

“二弟此言差矣。”贾赦沉声道:“二弟工部兢兢业业,向无疏漏,现在被这些人无端排挤,只要得朝廷重臣保举,就可安然无恙。”王夫人低声道:“老太太,试试也未有什么妨碍罢。”贾母闻言,心头也有些意动,只是看向一旁的贾珩。

贾珩沉声道:“圣上这次刷新吏治之意甚坚,如果开了这口子,只怕落人口实,一旦人人效仿,新政势必受沮,故我以为圣上纵想给恩典,也不会因所谓担保而下特旨,只会待事后论断纠偏,否则京察大计难以为继!”以天子的子,既委以部院二衙全权,就不太可能贸然手,否则就难收引蛇出、刷新吏治之效。

贾政低声道:“母亲,此事先听子钰的。”贾母闻言,面变幻了下,叹道:“先这样罢。”终究是长期以来,贾赦不靠谱的印象占据了心头,贾母在这一刻倾向于贾珩。

见此,贾赦心头发冷,淡淡说道:“母亲和二弟既什么都听珩哥儿的,那我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只愿不要后悔才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