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后面我写完那个剧情,放缓了一波儿节奏,写了园子戏,我自认为这个是没问题的。

我的编辑曾经告诉我过一句话。

他说你不要让点、技巧去倒故事结构,你认为这个写法对后续剧情是没问题,那么你就去写,不能为了

记得当初是在写剿匪的剧情,我发现追订掉了,我当初很焦虑,我去问他,他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次,我觉得我需要写园子戏了,而不是一下子跳到阅兵扬武的剧情,当然也是一部分读者支持。

以上,说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多一些耐心,尤其一些读者,真的没有必要恶语相向的。

最后郑重谢书友“第一因”的盟主打赏,看到的比较晚,没在章节题目标注,只能明天了,很谢。

另外,一般是不加更的,我个人认为,任何一次没有存稿的加更,都是一次剧情冒险,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有情绪的话,就会多写两章,没有情绪,当天甚至只有一章。

但整体的更新字数还是很可观的,是吧。

目录,好像又更九千字标签了?

今天就这样,大家晚安。

***********************************

第三百八十一章宋皇后的担忧熙和殿中陆理冷冷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寒意涌动。

他为翰林清,不可能为内阁首辅文过饰非,所以眼前少年五问内阁首辅,他并不能逐条反驳。

否则,真就成了内阁首辅的应声虫了。

但如论其他,总会有些苍白。

见陆理不答,贾珩道:“陆学士为我大汉翰林,文华菁英,才气横溢,贾某先前还颇为景仰,如今杨阁老辅政天子,有了过失,陆学士为清言官,不上疏匡正之,而借敬献贺表之机,谄谀之,附和之,鼓噪之……如斯行径,贾某实在不敢恭维。”集火了杨国昌,现在就要给陆理一记狠的。

陆理闻言,一股火往脑门儿上窜儿,怒道:“你焉知陆某没有上疏弹劾?”他之前对首辅以及阁臣过失,哪一次没有弹劾过?

贾珩冷声道:“那方才又是何故?陆学士为何要为杨阁老张目?”他就是要钉住陆理,让其身上打上杨的标签,打掉其清的光环。

张目……

陆理太跳动了下,冷声道:“贾云麾,陆某心怀义愤,不平则鸣!”贾珩道:“那如今杨阁老,身负大过,陆大人为何视而不见,知而不言?!”你立的人设,既是不平则鸣,你倒是鸣啊?

“你……”陆理闻言,面变幻,沉声道:“陆某事后自会上疏弹劾,但两事并行不悖,陆某仍是以为,阅兵扬武,花里胡哨,劳民伤财,临敌全无一用!”贾珩看着这一幕,也不再看陆理。

胜负已分,因为陆理没办法了,回头就要弹劾首辅,但临了不忘再攻击阅兵扬武,说白了就是维持人设。

我和杨国昌没有半钱关系,我是自带干粮,不平则鸣的义士。

而陆理急切之言一出,殿中一些臣子脸古怪,暗道,这贾珩是着翰林侍读学士陆理“跳反”弹劾首辅?

其实,也不能说是跳反,原本翰林院就不怎么全听内阁的招呼,先前只是因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临时纠集在一起。

现在眼见要引火烧身,自然明哲保身为要。

唯有杨国昌闻言,眼前一黑,差点儿又是一口气不过上来。

心头大骂,反复无常,无之徒!

随着贾珩与陆理的辩驳尘埃落定,无人再出来说话,熙和殿中更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原因不仅仅在于贾珩言辞犀利,更多在于,贾珩为官时尚短,身上就没有太多攻讦的黑点。

前不久才立下大功,正是光环加身,气势如虹,这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贾珩这边厢,目光扫向方才攻讦过自己的左副都御史彭晔,礼部侍郎庞士朗,目光最先落在国子监祭酒刘瑜中脸上。

嗯,这个刚才都忘了驳斥。

然而,被贾珩一道冷眸目光盯视,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却心头一突,急忙错开目光。

目光相,不敢而视!

无他,比起左副都御史这等子型清,如刘瑜中这等学者型清,更是比谁都惜羽,今如果被诘问的张口结舌,甚至再被骂到群臣“心坎里”,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熙和殿中陷入诡异的宁静。

有的人在想贾珩的《平虏策》,有得在想贾珩的“五问首辅”,还有的则在推敲那两句诗,只觉愈品愈是字字珠玑,一字不可易。

有的官吏,甚至要将之作为座右铭。

苟……

而经此一事,或者说“有心之人”的推动,借着《平虏策》以及贾珩所念的诗句,天下势必将轰传此次朝贺之争,并将贾珩对内阁首辅杨国昌的质问,也随之一同传遍大汉诸省州县,以之动摇内阁首辅的权威。

崇平帝此刻正襟危坐,端居在金銮椅上,面冷硬,目光逡巡过下方群臣,作为将方才争执一点不落尽收眼底之人,心情却非常人可比。

今朝闻君国士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无双国士,名臣之姿,将帅之英,管乐之才!

不仅是崇平帝,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李瓒此刻也神惊异地看着那少年,名臣之姿,如是文官出身,就更好了。

而左都御史许庐,瞥了一眼那少年,倒是皱了皱眉。

他与这贾子钰也算是老相识了。

崇平帝将一双目光咄咄看向那仍就保持躬身问事的少年,心头仍有几分炙热,颤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抑制不住的动。

“贾卿平身罢。”崇平帝唤了一声,正要开口为此次争辩划上句号,见贾珩躬身不动,受到少年的某种坚定意志,叹了一口气,道:“贾卿弹劾之议,非急切可定,且容年后再论,如今诸卿还需过年节,待明正典,再行阅兵扬武之事,贾卿尚需多加筹备。”此言一出,原本反对阅兵扬武的群臣,面难看,只是却都不敢再站出来反对。

至此,大势已定!

贾珩拱手道:“圣上圣明。”他比谁都清楚,罢免一位首辅,不可能由他一疏而定,但他却是打响了“倒杨”的第一

剩下的,就给韩癀这些文臣,在节后发动。

而从天子的处置中,他也能察觉出,天子对杨国昌的态度的微妙变化。

毕竟,今杨国昌搞的这一出名堂,本身就有些触犯龙颜。

之前若能事成,也就罢了,或可消弭天子的反情绪,但如今被他当众诘问,颜面扫地,天子能不在心头犯嘀咕?

“韩癀如果不蠢,应知道是他唯一的机会。”贾珩思忖着,余光瞥了一眼在前方班列站着的韩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