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贾珩凝了凝眉,目光微动,问道:“岳丈大人的意思是,这里还有工部侍郎潘秉义之事?”秦业面凝重,沉声道:“恐怕还不止,康陵监造,由内务府会同工部屯田清吏司主持,而后者受内务府的掣肘,只负责琐碎事务,而户部下拨的银子,却是直接送到工部的,这上上下下,不会只有一个内务府从中获利。”监修皇陵属于国之大事,户部自要拨银给工部,但因为皇陵监造的特殊
,皇帝又会命内务府主导。
但两方实际各有制约,有点儿如建造与监理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如果忠顺王上下其手,中私囊,那工部作为核验方以及拨银方,不可能毫无觉察。
贾珩道:“岳丈大人的意思是,这里牵涉到工部与户部?”秦业点了点头,道:“户、工两部不知有多少人因此得利银,子钰若要从中做文章,还是要慎重为好,我这些年监修官衙,就见着不少同僚、下属从中牟利,若于大局无碍,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风气使然,只能和光同尘。”秦业家境清寒,在工部为官,自己虽然不贪,但也见过不少象。
贾珩道:“岳丈大人放心,我会慎重的。”他目前搜集的罪证,只是忠顺王在建造、采购端上的虚作假,而贪墨工款以及同伙,罪证寥寥。
而一旦发动,就是要动摇户部以及工部两衙的官吏。
“此事需要提前做好预案,否则动不了忠顺王不说,再惹上户、工两部……”贾珩心念电转,却不由想起了都察院年后换总宪一事,心头瞬间有了计较,“可以借许庐这把快刀。”贾珩转而也不再和秦业提及,改换另外一件事儿相询,道:“岳丈大人,可卿前说过在慈恩寺求姻缘签一事,小婿有一事萦绕心头已久,还请岳丈大人解惑。”秦业面
诧异,问道:“子钰请言。”贾珩道:“当初家母是因为什么和岳丈签下婚书的?”此事,他私下问过蔡婶,甚至暗中调查了秦业的仕途路线,也没发现出什么不寻常。
秦业默然了下,问道:“你是说婚书之事?此事说来话长了。”贾珩做洗耳恭听之状,道:“愿闻其详。”秦业面上现出回忆之,道:“你应知,可卿是我从养生堂抱来的吧?”贾珩点了点头,道:“可卿与我提及过此事。”秦业道:“可卿幼时体弱多病,有一次急症去寻大夫,大夫束手无策,这时恰好碰到你娘和你爹,你娘似通歧黄之道,看出可卿病症,拿了几丸药,救好了可卿,当时我千恩万谢,要送金
谢,但你母亲执意不收,最终要和我订下了这门娃娃亲,我当时就答应下来,后来此身调养得当,最终得了钟儿,也没少赖你母亲诊疗开药之故。”贾珩默然片刻,“我娘通歧黄之术?”秦业诧异道:“你不知道?”贾珩面现思索,从前身记忆搜索而言,好像有这么一回事儿。
他从小没有寻过郎中,而且也没生过什么大病,纵使有病,都是前身母亲帮着抓药。
暗道,可能需问问蔡婶了。
贾珩默然了下,再次问道:“可卿她在养生堂之前,可有亲人?”
“我也不知。”秦业摇了摇头,又续道:“养生堂内原都是弃婴,由京中富商以及官府资助。”说着,凝眉看向贾珩道:“但那家养生堂,在十几年前的元宵节,堂里工吏吃多了酒,打翻烛台走了水,一场大火烧没了。”听着走水二字,贾珩面幽沉,心头已是疑云重重。
他隐隐觉得这里十分不寻常。
有心想用锦衣府的力量调查,但又担心触碰到一些忌。
***********************************
第三百五十三章◆可卿:前几天,回家都很晚……(可卿加料IF版)贾珩出了书房,重又回到花厅。
他也不知是不是错觉,总觉得秦业在隐瞒着他一些事情。
十几年前能让人讳莫如深的事情,也只能是废太子以及赵王的廷政变,但如说秦可卿是废太子或是赵王遗孤,似乎……
但从秦业的履历而看,似乎也没有废太子的痕迹。
“夫君?”见贾珩失神,秦可卿唤道。
贾珩点了点头,回转神思,看着娇无端的玉人,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之后,夫二人在厅中用罢午饭,与秦业说了向大慈恩寺进香之事,得其应允,然后带着秦可卿则出了秦宅,乘上马车,一并向着大慈恩寺而去。
长安城,晋昌坊大慈恩寺作为在长安城内的佛寺,修建得庄严、壮丽,且来往便利,香火鼎盛。
只是因为数九寒天的腊月时节,冷风呼啸,前往大慈恩寺的路上,人烟稀少。
贾珩与秦可卿乘上一辆马车,在嬷嬷、丫鬟以及小厮的簇拥下,驶入寺庙。
殿中主持法明已提前得了消息,从方丈禅房出而来,在廊檐下与贾珩攀谈着。
坐落于城南的大慈恩寺,对管领神京治安的五城兵马司主事人,自不敢怠慢。
大雄宝殿内,秦可卿双掌合十,跪在蒲团之上,朝着供案后的佛像祷祝着,宝珠、瑞珠以及几位嬷嬷在两侧静静候着。
贾珩这会儿,打量着一身黄袈裟的和尚,面
顿了顿,随口问道:“法明方丈,年关临近,进香的人多吗?”法明和尚闻听询问,苍老面容上挂着淡淡笑意,道:“阿弥陀佛,慈恩天下,敬天法祖,临近年关,香客忙着族中祭祖事宜,香火自是稀落了许多。”贾珩听着方丈之言,暗道,这法明和尚倒
有意思。
二人的对话,颇有一种,生意怎么样?生意不怎么行的既视。
贾珩下心头的古怪,眺望着大慈恩寺巍然矗立的大雁塔,
慨道:“贵寺香火鼎盛,冠绝三辅,自唐至今,革故鼎新,不知几朝几代,贵寺数百年不改其森严气象。”哪怕不喜佛学,但也不得不为这见证用时髦的话说,眼前建筑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法明和尚也眺望着大雁塔,道:“阿弥陀佛,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敝寺虽历数百年秋风雨,但也屡被战火,只是我佛慈悲,幸甚护佑得佛法不绝。”贾珩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就在两人说话之时,忽地一个和尚神自石阶匆匆而上,近前,单掌立起,道:“方丈,忠顺王爷领着府上女眷上山礼佛来了,还吩咐说封了寺,不让外人进出,惊扰了女眷。”贾珩目光微凝,一时怔怔。
暗道,还真是冤家路窄,他好不容易忙里偷闲,陪着可卿进寺上香,竟碰到忠顺王带着家眷进香。
不过转念一想,临近年底,忠顺王领着女眷上山祈福拜佛,似也属平常中事,只是这位王爷言语之间,似要清场。
贾珩转头看向法明,见其神讶然,因问道:“贵寺于这种事,以往是如何应对?”大慈恩寺作为神京有名的寺庙,接待过不少达官显贵。
法明迟疑了下,苍声道:“以往都是先将贵客接入禅房,再不接受寺外新来香客,以为贵客腾出场地。”贾珩想了想,说道:“那照此而理就是。”他并不想于这种小事儿上和忠顺王再闹出什么冲突,平白扰了心情。
这和上次马市与其子相争不同,那时,他是有意在咸宁公主面前做人情。
法明应了一声,正要下山。
不多时,山门处再次上来一个和尚,脸上已带着急惶之,道:“方丈,忠顺王领着亲眷、已经登山,忠顺王府长史要见方丈。”法明眉头皱了皱,瘦眉下的目光中涌起为难之
,转而看向贾珩,道:“云麾将军,老衲失陪。”贾珩道:“方丈,若有麻烦,可回来寻我。”自是有些担心法明抵挡不住来自忠顺王府的
力。
他等会还要带着可卿,前往大雁塔观景。
“多谢云麾将军。”法明道了谢,快步下去。
此刻,忠顺王府长史已迈过大慈恩寺高高的门槛,领着几个王府小厮,站在廊檐下侍奉着忠顺王。
一身蟒袍衮服的忠顺王,坐在随着马车车队带来的一张太师椅上,品着香茶,妾魏氏作陪,不远处三顶青泥轿子中坐着三位包括吴妃在内的三位侧妃。
周方,由忠顺王府的一位戴姓典军,领着一个总旗的卫士,于四周持刀警戒。
值得一提的是,明天正是吴妃之子,辅国将军陈锐从五城兵马司放归之期。
忠顺王颌下蓄着的灰白短须,随风微微晃动着,手中端着冒着腾腾热气的茶盅,脸铁青道:“这法明是越来越无礼了,孤踏临此地,他未及相
不说,就让孤在冷风中相候。”
“王爷,消消气。”魏氏着一身绛衣裙,外披貂裘氅,金钗别于葱郁云鬓之间,一张娇媚、姝丽的脸蛋儿,笑意盈盈。
忠顺王冷哼一声,神不豫。
过了一会儿,王府周长史自法堂过来,近得忠顺王前,低声道:“王爷,法明方丈下来了。”不多时,就远远见着一个老和尚,在几个和尚的簇拥下,下得山来。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王爷。”法明立定忠顺王之前,双掌合十,施了一礼。
忠顺王目光冷冽,盯向法明,喝问道:“法明大师,缘何迟来?”法明面从容,道:“王爷还请恕罪,贫僧方才在招待一位香客,王爷此间尚冷,还请至禅房一叙。”
“孤与王妃至此进香,法明大师可曾让人清场?”忠顺王问道。
法明双掌合十,道:“回禀王爷,山上尚有香客进香,但王妃进香之时,宝殿四周已屏退闲杂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