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贾珩沉半晌,道:“施大人,京畿三辅之地,团营拱卫京师,震慑宵小,兵马少了,恐怕京师安危有碍。”施杰之意是趁着整顿,将十二团营
缩至每营一万五千人,如此一来,整个京营之军大概就十八万左右。
这个也不是不行,但问题在于,设想可能是好的,如果战力仍是不行,那么最终还是要走到扩军的老路上。
施杰道:“子钰啊,不整军前,兵马同样连二十万都没有,如今行兵选锋之法,将兵额控制在二十万内,应无大碍。”贾珩想了想,问道:“这是李阁老的意思?”施杰面
顿了下,解释道:“这是本官之议,已向阁老陈述,阁老之意,是听听你这等带兵将领的看法,二十万人控制京畿三辅,应是足够的吧?”
“够倒是够。”贾珩思索了下,续道:“兵在而不在多,行
兵之法,自无不可,但归
到底还是要看这次整军,否则,贸然行事,反而削弱戍卫神京的军力,有违强干弱枝之理,而且,我还是以为,如今三辅之地,京营至少应有实额二十五万,非此,不足以机动策应北方诸省。”如今的陈汉,受厄于天灾,
民无有生计,如此之多的
民,这时候不说先军政治,至少也要维持相对力量的
军,来维持中枢威信,以防生变。
一旦将神京城兵力降至十八万左右,那么可以出动的兵力就只有十万,因为三辅以及都城至少要留八万人。
那样对地方诸省的威慑力就不太够。
谁能保证这十万人都是一以敌十的锐?
施杰闻言,叹了一口气,道:“国家财用困窘,以我之想是待京营整军事毕,九边并地方都司也要稽查空额,裁汰老弱,将兵力维持在合理之数。”这分明是施杰打算在接掌握兵部后,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贾珩面凝重,道:“若裁汰九边和地方都司,那就更不能如此
进了。”施杰凝眉问道:“子钰此言何意?”贾珩道:“施大人就难道不担心,地方军头不
生变?”
“这……”施杰面微变,目光惊疑不定,道:“天下承平已久,应不至于此罢。”贾珩摇了摇头,道:“其利受损,必定生怨,加之这二年……诚是难说。”施杰闻言,似也意识到一些严重
,脸
难看。
贾珩想了想,劝道:“施大人,此事不可之过急,还是要看京营整顿结果如何,如一切顺利,那自是不必说,若多有波折,恐怕还请大人三思。”施杰作为兵部侍郎,虽为正三品,但代表着文官集团对兵事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内阁的想法。
施杰面复杂,道:“子钰所言甚是,那此事暂且不急,待明年开
,再作计较。”
“嗯。”贾珩应了一声,心中却暗暗摇了摇头。
这一位兵部堂官,是标准的文人思维,兵简政好不好,当然好极了,但也要
据战略环境拟定。
百万大裁军也是在国防形势有变之后。
如果他为兵部尚书,边关也好,京营也罢,原实定兵额,均不会大幅度裁汰,而是一边裁、一边补,尽量做到实兵实额。
这样不至于人人生怨,有上有下,一出一进,用不弱于旧有力量的新生力量来镇局势。
军卒整顿后,无论是惩治贪腐,刷新吏治,都可保驾护航。
先把军队的贪污整饬了,保持绝对忠诚,然后杆子在手,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
第三百零一章实地走访,普遍落后及至半晌午,兵部尚书李瓒终于从五军都督府,一进入司务厅,见着贾珩,面容上现出笑意,说道:“子钰过来了。”贾珩连忙起身,冲李瓒拱手唤道:“阁老。”李瓒摆了摆手,示意贾珩坐下,这时,一旁就有书办奉上香茗,二人落座叙话。
“明年就往北边儿去,最近,方方面面事务繁多。”李瓒解释了一句,又说道:“你递的那份儿经略安抚司架构,人员已有眉目,唯军情司,从头筹建,千头万绪,一时又无相应干才可倚。”贾珩想了想,开口道:“大人何不从锦衣府
调人手?先前,下官在清剿三河帮时,就用着探事,省了不少力气。”李瓒面
诧异了下,道:“锦衣府……子钰可有推荐人选?”贾珩道:“刺探敌情,深入敌境,非取
情勤勉沈慎之人不可担此大任,而我听说锦衣府中,北镇抚使仇良正派人向北刺敌虏之情。”李瓒点了点头,道:“仇良?听说在锦衣府中克勤克俭,以其为军情司副手,行细作之事,倒也合适。”贾珩闻言,面上不动声
,心头却有几分惊异,这位李阁老,竟听过仇都尉之名?克勤克俭,这评价倒不低。
李瓒问道:“最近京营整训,子钰可有什么看法?”这算是近来京城最为焦点之事。
贾珩道:“刚才还和施大人议过此事,京营而今选锋校兵,裁汰老弱,倒也颇有章法。”李瓒眉头凝了凝,心头虽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妥,但细思不得,倒也不再多问,转而问及经略安抚司的一些细节。
贾珩又在司务厅中坐了一会儿,询问李瓒关于军器监的一些人事和基本情况,及至近晌时分,这才离了兵部,前往军器监。
军器监官衙离着兵部一道街远,周围罕少民居,衙署之外有着兵丁把守。
陈汉之军器监,承袭唐宋,又汲取了明制军器局的部分架构,军器监下设弩坊署和甲坊署以及兵仗局。
设正监一人,正四品;监丞一人,正七品;主簿二人正八品;录事四人正九品。
贾珩领着五城兵马司随行的扈从,步入官衙院落之中,就见到了军器监的正监常弘,监丞徐庭业,主簿、录事等一众大小官吏。
常弘着正四品文官官服,面带微笑,至官厅门口,拱手道:“下官见过云麾将军,未及相
,还请恕罪。”如今陈汉唯贾珩被敕封为云麾将军,如今官场上下,多以云麾相称。
贾珩看向常弘,这是一位身量中等,面皮稍黑的中年文官,着四品文官官服。
军器监虽因历年边事吃紧,由工部划归兵部统管,但因主官为正四品,在兵部说话也是很有分量。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常大人无需此言,本官冒昧而访,未打扰到监中事务就好。”眼前几人,其实已有几分技术官僚的雏形。
他在兵部听李瓒提及过,常弘虽是进士文官,但时常鼓吹兵甲之利,可改易陈汉于边疆的不利局面,也算是一员能吏。
为监中长官,主抓生产任务,比如京营弩弓、盔甲、刀,都是由其监造,起码这几年都没出什么大差错。
而监丞徐庭业,则是兵匠世家出身,其人捐了个举人出身,在军器监为常弘副手,算是真正的技术官僚。
常弘笑了笑,伸手相邀道:“外间冷,还请云麾至官厅叙话。”贾珩微微颔首,在一众官吏的奉下,步入官厅,落座而毕。
贾珩看向常弘,问道:“常大人,本官受圣上之命,督问军器监,先前一直在外领兵,这还是第一次过来,等下还需常大人介绍介绍监中细务才是。”常弘笑道:“云麾督问监中事务,里的公公早已说过,下官听说云麾对火器十分
兴趣?”贾珩点了点头,道:“京中十二团营,神机营所用火器,皆系监中打造,正要一窥底细。”常弘道:“大人,打造火器一事,是由兵仗局负责,徐监丞全权过问,说来,徐监丞对火器研究造诣颇深,也是此道好手。”说着,引荐向一旁的监丞徐庭业。
这是一位身材瘦削,颌下蓄着短须的老者,短眉之下的眼睛虽小,但却明亮有神。
贾珩道:“还要请教徐监丞。”见贾珩目光投了来,拱手说道:“贾大人,兵仗局下有匠人九千七百人,有两千四百匠人,练
制单眼铳,三眼铳,鸟铳,将军炮,佛郎机炮,多管火箭……”贾珩默然片刻,问道:“听着品种倒是繁多,不知威力几何?”佛朗机炮,此世同样在前明嘉靖初年由葡萄牙人传至境内,后得明人仿造制用,但遗憾的是,仍未能拯救前明。
不过,在如今的陈汉,也是九边戍堡的标配守城利器。
只是未听着红夷大炮,想来陈汉还未建造出来?
徐庭业闻听询问,面微顿,道:“火器威力,各不相同,还请大人入兵仗局火器作实地一观。”这位贾云麾打仗在行,但未必知晓火器之利,却不知
里怎么任命了这等少年郎来督问军器监来做什么?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正监常弘,笑道:“常大人,那事不宜迟,本官这就随着徐监丞往火器作看看。”常弘点了点头,道:“那云麾慢慢看,下官手边儿还有一些公务,倒不能陪着云麾了。”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其他,随着徐庭业以及两个录事,这就前往火器作。
进入物料作坊,可见一派热火朝天之象。
虽是冬,匠人仍是抱着各种材料,往来匆匆,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以及炭火炉中的熊熊火焰,颇有后世生产车间的模样。
“这是在制鸟铳,浇铸成圆形铁管儿。”一旁的徐庭业见贾珩目光停留在匠人倾倒的红彤彤的铁汁上。
贾珩问道:“这铳管可还光滑?铳身有细裂纹没有?如制一百铳管,完好可用的能有多少管?”这时代没有成品率之言,贾珩只能如此询问。
徐庭业闻言,诧异了下,收起心底的轻视,郑重道:“鸟铳所需铳管,成材要求颇高,十能得二三
可用。”贾珩点了点头,道:“可有现成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