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直目送着锦衣少年离去,不由将一只胳膊支在凉亭上,斜靠在栏杆上,秋半晌的光落在少女身上,白腻脸颊上的神怅然若失,英媚眉眼之间渐渐浮起一抹化不开的幽郁,须臾,轻轻叹了一口气。

前厅之中蔡权、董迁、范仪以及锦衣府的千户曲朗,坐在椅子上品茗。

贾珩一至厅中,众人都是纷纷起身,拱手见礼道:“大人。”

“都坐吧。”贾珩笑着摆了摆手,落座而毕,朗声道:“圣旨已经下来了,用罢午饭,就去果勇营调兵遣将,明点兵出发,果勇营、锦衣府两方,先前代的事儿,两位办得如何了?”蔡权正道:“大人,果勇营五军、神机、神枢三营,自接到大人手令,已经开始调度起来,车同知和陆佥事也是积极配合,至于大人代的将校的风评事迹,都在此处了。”说着递上一份簿册。

因为上次用天子剑调度过果勇营,果勇营上下将校,对贾珩之令已经悉,自不敢明面违抗。

只是在战事上能用多少心思就不好说。

贾珩接过簿册,稍稍翻阅了下,然后看向曲朗,问道:“锦衣府探事那边儿呢?”曲朗道:“属下又加派了人手,对渭南、华之地派了好几波,已侦知了一些情况。”说着,准备了舆图,对着舆图指点着:“渭南、华两处贼寇最为势大,这两县因为有太华山、石鼓山等山脉,就有好几伙贼寇啸聚山林,依据地势和官军对峙。”贾珩点了点头,看着舆图,清声说道:“这次我们要分兵两路,我亲自率五军营步卒、神枢营的一千骑卒,自西向东,由渭南开始,直抵华方止。蔡兄,你领神枢营剩余骑卒,自东向西对武功县、扶风县,嵋县、岐山诸县扫,这一路贼寇虽也有几伙,但地势平坦,无险可依,正是骑卒用武之时,只是有些贼寇都是附近村镇的贫苦百姓,还是要侧重剿抚并用。”因为长安之西多是平原,故用骑卒进剿,而让蔡权领兵,则是锻炼蔡权的独立领兵能力。

至于分兵,不分也是不行了,因为不可能让他一人带着果勇营一万多大军,一处一处的剿灭,没有这样用兵的。

但怎么分兵也是颇有讲究,据这几天搜集的贼寇之情、还有京畿三辅的山川地理,用兵主力在东而不在西。

如果看舆图就能明显发现,东面许多县城、村镇毗邻山脉,而贼寇自以东面最为势大,这是一块儿硬骨头,自由他亲自去啃。

而西边儿则给蔡权。

事实上,他也无法信任原果勇营的一干将校,所以哪怕蔡权刚刚领着游击,也需得独当一面了。

蔡权闻言,心绪,拱手道:“大人只管放心,这一路给末将,定平贼寇,全军而还。”

“你这一路所临寇情虽不复杂,但还是要多听锦衣府的情报搜集,不要轻敌冒进,宁愿无功,但求无过都可以,还有就是要约束军纪,不得扰郡县地方,你们是骑卒,往来如风,要充分发挥这个特。”贾珩叮嘱道。

蔡权点了点头,记着贾珩的话。

贾珩叮嘱完蔡权,目光重又落在舆图上,沉声道:“果勇营目前实际兵丁一万三千四百多人,神枢营走了三千骑卒往西,我们调兵万余往东,这次不仅是要清剿敌寇,对果勇营将校兵卒也是整顿的契机。”果勇营吃空额、老弱为军的问题,正要借此机会,一举解决。

待明,一营调兵,没有来应卯的,自是除名,然后再严查吃兵员空额的问题。

念及此处,转头看向曲朗,道:“先前让你搜集的东西,都搜集了吧?”曲朗低声道:“已按着大人之命,搜集了车铮、陆合、夏牧果勇营等高阶将校吃空额的证据,还请大人阅览。”说着,从身旁携带的牛皮包中取过一个蓝皮簿册。

贾珩目光深深,接过簿册,翻阅了下,发现都是高阶将校,也就是参将游击一级的吃空额最多,心头稍定,道:“明,带上锦衣卫。”带上锦衣卫,自是借点将之时,将一些既贪婪成,又怯战畏战,实在不像话的拿下。

不将这些坏事之辈控制、剔除出来,纵然领兵出征,也是要吃败仗的。

***********************************

第二百五十七章通风报信大明,午后时分崇平帝刚刚小憩了一阵,用着金盆洗着脸,拿着巾擦了擦脸,一旁的戴权说道:“陛下,贾子钰递了牌子进。”崇平帝闻言,面带笑意,说道:“宣他进来。”戴权点了点头,默默转身去了。

而后不久,领着贾珩进入殿中。

贾珩拱手道:“臣见过圣上。”

“听戴权说,此次出城剿寇,你都准备妥当了?”崇平帝笑着问道。

贾珩道:“圣上,已有了一些筹备,事前就调了锦衣府协助,给予军情支持。”崇平帝翻看着奏疏,说道:“锦衣府擅集军情,先前在东城一事上初见其利,用兵首重军情,用以间计,得乎兵法之要,你先前往辽东派密谍探事,亦是如此。”贾珩闻言,怔了下,拱手请罪道:“当初,臣听说勘闻、察知辽东的蓝千户,被迁调往江西府任事,臣以为实是可惜,就将其从江西府调回,而后因东城之事牵绊手脚,忘了和锦衣府两位同知商议,实是罪过。”崇平帝笑道:“彼时你提调锦衣,何过之有?另外,朕已申斥过锦衣府陆敬尧,这些年对东虏细情勘查不备,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不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然不知彼情,何谈庙算而胜?!”说到最后,崇平帝面上笑意敛去,声音已带着严厉,自是训斥陆敬尧、仇良二人。

贾珩道:“圣上圣明。”暗道,天子最近没少读兵书,又是用以间计,又是庙战而胜。

其实密谍探事,天子手下明显还潜藏着一支更为隐秘、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内缉事厂的厂卫。

崇平帝道:“你只管任事,锦衣府这次也随你出征,你先前常言攘外必先安内,朕以为可谓至理,先将三辅之地的贼寇清剿一空,兵部那边儿也行文地方清剿贼寇,对三辅之地,朕不催你,朕近读史,发现多少君王用兵切,急于求成,催促进兵,以成大败,年前不管功成与否,都别忘了回京过年。”贾珩闻言,身躯一震,面带道:“臣谨遵圣谕,臣以为如今贼寇肆,在于赋税沉重,蠲除苛捐杂税,予民以休养生息,才是治本之策。”崇平帝叹了一口气,道:“苛政猛于虎也。”贾珩面适时现出敬佩之,拱手说道:“圣上圣明。”一位帝王能说出苛政猛于虎也,这已有明君之相,虽仅仅是引用圣人之言,但这份统治阶级的自觉,也是足以称道的。

起码没有在“何不食糜”以及醉生梦死中走向灭亡。

见着贾珩的敬佩神情,崇平帝道:“民生艰难,朕又何尝不知,山东已免了两年的赋税,还有河南等地也免了今年的秋粮,可近年来,水旱不收,山东地方就食于京的灾民源源不断,想来是贪官污吏于地方盘剥太烈了,明年就需大力整顿吏治。”贾珩点了点头,拱手拜道:“圣上烛照万里,直指关枢,微臣佩服。”崇平帝面上却无自得之,而是道:“知其弊不难,关要在于如何除弊兴利,这还要你我君臣上下一心,因弊施策才是。”贾珩拱手称是。

贾珩沉片刻,道:“臣近阅览邸报,扬州盐院上了奏疏,似是要革盐法之弊?”崇平帝笑道:“此事正要和你言说,林如海提议复明时开中法,严核盐引发放,以为边关输粮,此事,杨阁老、韩阁老皆大为赞同。”开中法自明洪武时立,促进了商屯的繁荣以及晋商的崛起,但明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琪改为纳银运司之后,此法渐废,而徽商重又把持盐利。

前些时,楚王就是拿着户部拨付的银子,购粮输边。

贾珩道:“圣上,臣以为,如何改革盐法先不论,但凡整顿盐务,牵扯利益甚广,盐场监押之盐丁、盐道稽查之官吏、扬州客居之盐商,上上下下因盐食利,藤藤蔓蔓,彼此勾连,彼等之利受损,岂会善罢甘休?微臣以为,当防备彼等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做事之前就要充分预估到事情的困难,对于那些阻事者,就要提前预判他们,拿住防敌人一样的警惕提防他们,但有异动,一举铲除!

拿出不是为了整顿盐务,而是借着整顿盐务,为了抄家取财的钓鱼心思来,整顿盐务的事,反而大概率能成。

崇平帝闻言,面铁青,惊异道:“你是说他们会……”

“臣以为不得不防,或可拣选锦衣卫士,暗入扬州,以护佑林御史周全。”贾珩面凝重,沉声说道。

崇平帝沉了下,面凝重,看向戴权,冷声道:“你从内卫拣选人手,派往扬州盯着。”而后看向贾珩,温声道:“子钰,林如海是你家姻亲,你这边儿也从锦衣府中调人,这样两路人马,可保万无一失。”贾珩拱手道:“多谢圣上。”不管盐务是否整顿成功,但起码林如海的安全不成问题了。

崇平帝道:“子钰,你对革盐法之利怎么看?”贾珩沉道:“臣以为关键在于减少经销环节,经销环节愈多,上下因此获利者愈多,而这些利银,本该为朝廷所得,如能行专卖之法,调控盐价,降普惠于民,也未尝不是一桩善政,但又需提防官吏上下其手,懈怠其责。”如果行政效能足够高,何须假盐商之手?

开盐业公司,官收、官制、官解、官销,但又面临一个问题,官办衙门,一个是行政僵化之后的贪腐,一个是管理者难以分利,进取不足,效率低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