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齐王出了皇,上着马车,头上已上一层白布,一张胖乎乎的大脸盘上,脸已是沉如水,五百万两银子,数年经营,毁之一旦!

“而且,父皇这次已经动了真怒……”齐王上了马车,随着马车辚辚转动,五官也因为愤怒和恐惧变得扭曲,心头是愤愤道:“父皇为了五百万两银子,就要废了我,父子亲情,竟寡澹至此!当年若没有我通风报信……”念及此处,望了一眼重华方向,思忖道,“待到了初九,去重华给皇爷爷请安,再作计较!”齐王虽为庶出,因为戾太子早年一直没有子嗣,而庶出的义忠亲王,连生了几个女儿,以及赵王好武事、成婚晚,故而反倒成了长子。

出生时候,因为难产,早早就没了出身低微,只是女出身的母亲,然后被疼长孙的冯太后接入中,等到年岁稍长一些,齐王已经长成一个胖乎乎、招人稀罕的小胖墩儿。

说话行事“赤诚”,言笑毫无伪饰,调皮捣蛋,被当时的隆治帝,如今在重华荣养的太上皇喜,时常留在身边说话。

可以说在早期,齐王在崇平帝和隆治帝这对儿父子之间,充当了一个桥梁。

而十几年皇内的一场变故,更是因为齐王第一时间的通风报信,才让当年的皇三子赵王、皇六子周王错失先机,谁都不怎么看好的皇四子雍王,反而得了机会入主东

齐王的马车,在仆人的相护下,出了皇,就向着齐王府而去,及至夜幕降临,途径至宁荣街所在的安业坊,忽然听到声音,挑开马车竹帘,抬头看去,却见夜幕低垂的苍穹上,有几道绚烂烟火,一阵心烦意,皱眉问道:“哪家在放烟火?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也不去管管!”此刻的陈汉还不像后世,止燃放烟花爆竹……

而且烟花这东西,一家燃放,也不会全城都看到,最多一二里了不得,因刚刚夜幕降临,倒也不会扰民。

“王爷,看方向,似是宁荣街的贾府?”外间的仆人,开口说道。

“宁荣街,贾家?”齐王闻言,脸刷地沉,寒声道:“是贾珩小儿!”如果没有贾珩小儿,他岂会落得这步田地?

从亲王降为郡王,又割放血,说来说去,都是因为贾珩小儿!

佞小儿,上蹿下跳,离间天家骨,居心叵测!此事,本王定要和皇爷爷好好说道说道才是!”齐王目光冷芒闪烁,心头恨恨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重华中的太上皇已年近古稀,也就这六七年,才渐渐偃旗息鼓,但出于对权力的执念,还是舍不得彻底放手。

而崇平帝业已整合地方督抚,得到文官集团和地方实力派的效忠,又得大义名分在手,逐渐接受了一些武勋集团的投效。

年迈的太上皇,也不得不为陈汉社稷,身后之名做打算,不可能再肆意妄为。

***********************************

第二百二十章贾母:珩哥儿,这是你云妹妹宁国府会芳园题着天香楼三个大字的匾额,在灯笼映照下,清晰可见,丝竹管弦之音自楼中响起,而不远处的戏台上灯火辉煌,铜锣鼓钲齐鸣,正在唱着一折武松打虎。

天香楼内,更是人头攒动,贾母、王夫人、李纨、凤姐等笑着说话。

贾环、贾兰等也在下方的一桌,一边儿吃着东西,一边抬头看着戏台上的唱着戏,几个丫鬟、婆子在一旁侍奉着。

贾珩则换了一身常服,在廊檐下陪着贾政说话。

“子钰,你现在领着差事,今岁末还参加京兆的岁试?”贾政问道。

贾珩默然片刻,道:“去试试罢,反正科举又不考。”其实,世事如棋局局新,如今的他对科举,似乎没有先前那般迫切。

但他还是想求一个科甲出身,这是表达一种向文官集团靠拢的姿态,因为武勋集团不接纳他,从前的封爵一事就能看出来,四王八公不视他为同道中人。

当然,龙不与蛇居,他现在身为帝,也不能和这些人走的太近。

反而,因为写三国也好,上辞爵表也罢,给文官集团的印象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我年岁不大,严格来说,只是领着皇差,并没有官身,我非要下场去科举,谁还能拦着?说不得还被说成武勋后嗣,思慕圣贤教化的例子。”贾珩目光深深,思忖着其中关节。

贾政闻言,眺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道:“说来,我贾门还没有一个是从科举发迹的,我本来是要读书入仕的,不想太爷临终遗本一上,上皇怜恤先臣,授了个工部的官儿。”贾珩点了点头,道:“天家对我贾家的确恩重如山,不论其他,一门双公,大汉朝独此一家。”心道,如果以贾政的举业水平,想从科甲入仕,一个字,难!

贾政也是慨着,而言及科举,心头想起一人,笑道:“前雨村来信,说在金陵履任,诸事顺遂,雨村前去信说要和我贾府连宗,入得族谱,子钰,你为族长,我正要和你商量这个事儿。”先前,贾雨村以“宗侄”之贴拜见贾政,现在却是要名录族谱,进一步托庇在贾府门下,成为后来贾家人口中“兴隆街的大爷。”贾珩听到贾雨村之名,面默然,皱了皱眉,说道:“二老爷,连宗一事,先再看看,如今京中政局波谲云诡,我贾府动静举止都有人关注,一动不如一静。”贾政闻言,点了点头道:“子钰所言甚是。”贾珩目光幽邃,忽而问道:“对了,二老爷,贾雨村……补授金陵知府,是走得谁的门路?”贾政倒也没多想,说道:“是宝玉他舅舅,还有他大伯寻了吏部文选清吏司的纪郎中,再加上雨村为两榜进士出身,圣上年前起复旧员,他资历倒也算足够。”贾珩面晦暗不定,心头喃喃道:“原来如此。”心头的一些疑惑稍稍解开。

红楼梦原着的时间线,有许多前后矛盾地方,比如贾雨村判葫芦案时,门子说道:“老爷加官晋爵八九年,不认得我了吗?”但贾雨村刚刚送了林黛玉,派了金陵知府的差事,其从葫芦庙出来并没有八九年。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疑点,第三回所载,宝玉刚刚砸了玉,次早儿,六岁上京的黛玉到王夫人府里请安,然后就见凤姐和王夫人拆金陵来的书信,正是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然后宝钗上京时,已经十三岁了。

可从后文第二十回有言,可从宝玉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桌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以上不难推断,宝玉和黛玉必然经过了一段童年一起长大的时光。

这在宝钗上京时,已十三岁就可窥见,否则就成了六七岁的黛玉,十三岁的宝钗。

但为什么,形成一种黛玉先来,宝钗后至的前后脚描写?

只有一种可能,这是原着作者故意打了时间线,集中描写事件的结果。

如后世的网文作者,写了一千多章,书里的时间线才过去了三个月,都是一种描写手法,因为真实的生活,都是一两年事儿没有发生,或者两三个月,突然一堆狗倒灶。

但,为了维持故事的连贯和紧张氛围,只能用叙,倒叙,补叙,分叙……

用电视剧的镜头语言表达,就是上京的宝钗,走着走着,轿子中的演员,已经从李沁换成了白冰。

贾珩面顿了顿,将心头一股古怪之下,转头看向贾政,问道:“二老爷,这位贾雨村,现在在金陵任上,官声如何?”贾政笑了笑,说道:“这个我还未问过,不过待年底入京,他会登门拜访,子钰与其谈之后就知道了,此人相貌魁伟,谈吐不俗,想来子钰应能与他有不少话说。”分明是对两榜进士出身的贾雨村,颇为推崇。

贾珩闻言,面澹漠,不置可否。

对这位“投机钻营、见风使舵,政治品行极为卑劣”的贾雨村,并没有太多好

此人在贾府失势后,改换门庭投了忠顺王,可以说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需寻个机会把这个二五仔下去。”贾珩面澹漠,心头闪过一抹冷意。

贾政又是问道:“珩哥儿,今儿个下午京兆府的通判傅试过来,说明天要过来拜访你,不知你是否有空?”

“拜访我?傅试拜访我做什么?”贾珩皱了皱眉,问道。

心思电转,其实隐隐有几分猜测。

赖家以及西府的一些管家,现在都被贾赦控制、接管起来,但赖升家先前为了自保,试图疏通京兆府的关节,就走了傅试的门路。

傅试估计是被人盯上了。

否则,他之前明确警告过傅试,傅试不会再自讨没趣,上门亲近。

贾政笑了笑,说道:“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仰慕于你,想要登门拜访,珩哥儿,傅试这些年还是帮了不少府里的忙的。”这就是在替傅试说好话了。

贾珩想了想,说道:“让他明天傍晚再过来罢。”而就在二人说着话时,就听得从楼梯上下了一个婆子,笑道:“二老爷和珩大爷,老太太在屋里唤呢。”二人也不在闲谈,转身上了天香楼。

二楼,灯火通明,室珠翠,脂粉堆香,声笑语不断。

正堂中,贾母被一群莺莺燕燕围拢着,除秦可卿、凤纨、尤氏三姐妹、、探、黛玉外,还有一个着大红底百合碎叶对襟襦裙,苹果圆脸儿略有几分婴儿肥的小姑娘,正在陪着说笑。

在凤姐因心头有结,状态不佳,近乎强颜笑时,这情娇憨的小姑娘倒是宛如一个开心果般,在一旁逗得众人前仰后合,笑声不断。

“祖母,(二)哥哥呢,怎么不见(二)哥哥?”小姑娘脸上洋溢甜美的笑意,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闪烁着,看向一旁的黛玉以及贾母问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