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面顿了顿,有些想要附和,但见那坐在上首的中年帝皇的脸,又忍耐了下去。

姚舆犹豫了下,说道:“如以兼祧之法,俱为正,原是礼制,而天家嫁女率先垂范,也为天下楷模。”吴景祺叩首再拜,说道:“圣上,微臣以为兼祧之法可为民间之法,但难适于天家。”此言一出,恍若起了争议,礼科给事中胡翼皱了皱眉,说道:“如只适于民间,而隔绝于天家,那姚大人所上疏,将兼祧之法入律,又有何益?”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后继帝王无嗣,从同宗过继以后引发的朝局动,你不用之于天家,更会引起礼法纲常的混

否则,皇帝闹着给本生父封皇帝,而此法就是让你认爹,但不能给自家生父上皇帝尊号,否则统绪断绝,朝纲败坏。

礼科给事中胡翼,面淡淡补充说道:“方才吴大人是第二个赞成将此法适用于永宁侯的人。”吴景祺面皮涨红,支支吾吾道:“我……”这种前后反复之举,一般都会为人所不

可那位永宁侯轰毙奴酋,的确有些功高盖世,不以兼祧之法,以后封无可封,反而引起动

提及此处,崇平帝将目光投向贾政,说道:“通政司通政贾卿何在。”听到天子点名垂询,贾政连忙出班应命道:“圣上,微臣在。”方才一直旁听着殿中群臣谈论封爵一事,因为是贾族中人,为了避嫌,只能在一旁听着暗暗着急。

崇平帝沉说道:“荣国一脉,香火无人承嗣,以贾子钰承嗣荣国府香火,贾卿为荣国二房,可愿应允。”贾政闻言,目光动,顿首相拜,声音康慨昂,说道:“圣上,微臣正求之不得,先祖昔蒙陈汉太祖隆赏,封为公爵,而我等后世子孙不孝,因罪除爵,使先祖在九泉之下摇首蒙羞,血食渐薄不复往之隆,今子钰能封以公爵,以兼祧之法传承祖宗香火,微臣涕零,不知何言。”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面稍稍古怪,但旋即就有些同身受。

贾珩兼祧荣国一脉,那就意味着,立下功劳以后,将来的子嗣封爵就是荣国一脉,而且因为是兼祧承继,为了显示宽厚,势必会对原本荣国一脉的族亲厚待。

从这种情况而言,落魄的荣国府自此重振。

至于贾政一脉,原本作为二房,在祖宗爵位丢失的前提下,在贾族之中还有些不尴不尬,但现在荣国一脉重振家声,以后也能……与有荣焉。

崇平帝闻言,看向贾政的目光温和几分,说道:“贾卿为功臣之后,朝廷不会薄待昔为我大汉立下功勋的臣子。”既然当事人也同意,那么此事就再没有大的阻力。

贾政声音哽咽,说道:“微臣谢圣上,圣上皇恩浩,微臣铭五内。”待贾政泣涕,崇平帝看向下方已经不知说什么的大汉文武群臣,面淡漠,徐徐道:“既然事定如此,永宁侯爵封三等公,诸卿议一议封号,以嘉彰功勋殊绩。”群臣:“……”三等公?不是一等公?

所以还是猜忌?

或许圣上综而有之,既施恩,又限制防范?

或许也恰恰说明,天子心底未尝没有对贾子钰以后封无可封的担忧。

也是,谁让永宁侯这么能打?

吏部尚书姚舆拱手道:“圣上如今以公爵封赠,兼祧宁荣两房,可谓皇恩浩,降爵至三等,也有勉励之效。”现在的确是皆大喜,因为贾珩娶了公主和郡主,虽说是兼祧,但也是天恩浩,那么在爵位降低到三等,倒也顺理成章。

等贾珩再有相对小一些的功劳,因为起步是三等爵,甚至尚了宗室之女,再向上晋爵,也能更为从容一些,而且功劳甚至都可以封赏在宁荣两脉上。

内阁首辅韩癀却无殿中一些朝臣的欣然,心头反而蒙上一层霾。

尚了咸宁公主的贾子钰可就是驸马,外戚了。

崇平帝沉片刻,紧接着抛出下一个议题,说道:“诸卿可以先议着一议封号,永宁侯既封国公,当有封号,以褒扬功绩,宣教世人。”大汉的国公一般有个特点,都是一字公,而非两字,开国八公都是一字,当然律制上也没说不让封两字公,只是惯例如此。

刑部尚书赵默想了想,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以为,大同古称代地,永宁侯可封代国公。”

“代国为小国,既为三等,当取稍大一些的封号,不若以晋国公称之?”刑部侍郎岑惟山目中讥诮闪烁,开口说道。

天子不是宠信这贾子钰吗?以晋国公封爵,那时再看宗室诸藩怎么想。

兵部侍郎施沉片刻,说道:“晋楚等国号,至尊至贵,多封宗室藩王,自开国之时就少见人封功臣外戚,微臣以为不宜封晋楚两字,如想封,可封燕国公。”四王八公之中,唯有齐国公一枝独秀,用的是齐楚晋大国封号。

其实,代国不宜封爵还有个缘由,不吉,代国刘恒成为汉文帝,所以代字似乎容易让人联想到代国自立。

这时,工部尚书赵翼道:“永宁侯自然封号中有一宁字,不若仍为宁国公。”这时,吏部侍郎方焕道:“那何谈兼祧?”崇平帝听着众臣讨论着封号,沉片刻,说道:“韩卿既为百官首揆,为何一言不发?”韩癀想了想,正几分,拱手说道:“圣上恕罪,刚才提及代国公,微臣不由想起唐时李靖夜袭山之事,一时出神。”这既是一句表达,也是一句非常隐晦的提醒,乃至外人一下子都难以品过味来。

贾子钰可封为卫国公,如李靖效忠李唐那般一生至死效忠陈汉,但不可为代国公、抑或是隋国公杨坚这样的外戚。

崇平帝默然片刻,说道:“大同、朔州古属代地,按制封为代国公,但贾子钰少年武勋,或许能成为我大汉军神,既如此,就以韩卿之言,封三等卫国公,以勉励嘉茂。”他之前也想了几个封号,但思量了来去都不合意,不是没有燕国、吴国这样的封号,但总觉得非人臣可封。

至于开国之时,也不过封了一个齐国公。

子钰还正年轻,不适宜封那些封号。

卫国公,三等卫国公正合适,等以后逐次晋爵。

是故,一战获捷而轰毙皇太极,得帝女和宗室女齐嫁,余功晋爵三等国公,如此酬功,倒也是皇恩浩

而贾珩封爵的朝议暂且定下,崇平帝又道:“谢庞二人在宣化建立殊勋,也当有所封爵,诸卿也可议一议。”下方众臣闻言,也都开始思忖起来。

如以谢再义的功劳,如在平常武事不振之时,破格封个三等侯,或者一等伯似乎也没有问题,但经过贾珩的大功劳洗礼,再加上毕竟是汉军旗,而非女真锐,一众文臣总觉得需要

第九百七十章薛姨妈:宝丫头正好应在此处了……

大明,含元殿在殿中群臣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刑部侍郎岑惟山率先出班,朗声道:“圣上,微臣以为,以谢再义之功劳,可封为一等子,足以酬其功。”此言一出,有一些朝臣眉头皱了皱,但旋即舒展开来。

武勋是需得制一番。

左都御史许庐眉头紧皱,拱手说道:“岑大人,宣化城外,京营都督同知谢再义一战击溃女真汉军两旗,扬威域外,单论此功足以封伯,而彼等在北平府封堵女真铁骑遁逃之时,歼灭女真骑八百,此功累加而计,足以爵加一等。”岑惟山笑了笑,笑意多少有些轻蔑,说道:“许大人有所不知,女真汉军两旗战力比不得女真骁锐,人马也不过八九千,下官以为并非殊功,以我京营骑军战力,纵是旁人率领骑军出城追击,也能击溃女真汉军两旗,女真汉军两旗不过是清女真本部八旗,蒙古八旗中战力最差的部卒。”岑惟山显然之前做了不少功课。

工部尚书赵翼也不由轻轻一笑,道:“但岑大人可曾知晓,京营能有如今之战力,都是这些京营部将的苦心经营,积极整训?”岑惟山:“……”这个赵翼今天怎么给吃了药一样,与那永宁侯一个鼻孔出气?

其实,如果是贾珩在此,应该能揣摩出一些赵翼的心思。

那就是,还想重入内阁。

如今内阁首辅韩癀,次辅李瓒,阁臣齐昆、阁臣赵默,按理而言,当还有一位阁臣,凑足五位,但现在就是没有,而曾为阁臣的赵翼还要重进内阁。

“军报之上明文有载,女真除却汉军两旗外,还有蒙古锐劲旅,军骑接近万余,此战阵斩李国翰,而后谢再义领兵驰援北平府,在北平府以北堵截女真北蹿之卒,歼敌八百,此功纵是封侯三等,也大差不差了。”兵部侍郎施杰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

刑部尚书赵默沉片刻,道:“当永宁侯在中原剿寇戡,收复失地,功成之后封为三等永宁伯,而谢再义今击溃外虏,晋爵也在三等伯,今以女真骁锐更为外敌,微臣以为封爵二等伯最佳。”崇平帝面顿了顿,轻声说道:“赵卿所言不无道理。”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贾珩,谢再义这战绩可能封三等侯,这个属于抓典型,属于超擢,但谢再义的功绩就在二等与一等之间,封一等伯爵也可以,封二等伯爵也可以。

阵斩李国翰,又封堵正红旗的女真锐,前后两项功劳加在一起,封个二等伯的确更为合适。

崇平帝道:“但彼时,贼寇窥伺宣大,宣府边将畏而不前,万马齐音,谢再义能领骑军主动出击,单论这份志气,朕何吝一等伯爵之赏?”其实这就是二等爵在封爵中往往很少出现的时候,如果二等爵功,往往都加恩至一等,然后下次晋爵往往没有立这么大的功劳,而前一次加的恩,可能又不急着给人晋爵之时又折抵回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