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个是当今圣上的三皇子魏王陈然,另一个则是六皇子粱王陈炜,均是亲王之爵。

至于二女则是咸宁公主陈芷,一个是长公主之女,清河郡主李婵月。

陈汉在皇子取名字上,其实,也部分借鉴了前明,大体遵循着五行偏旁择字取名的习惯,但没有前明那般强制,以致老朱子嗣繁衍,后来生造了一些字。

其实,在古代,一般皇帝即位后还会改自家名字为生僻字,这是方便天下人避讳,算是明君的德政之举。

冯紫英担心眼前少年不明就里,冲撞了身后贵人,就是使着眼,作提点之意。

贾珩其实也有几分猜测,但见冯紫英出言提醒,心头还是生出一股暖意,暗道,红楼四侠,这人品的确不错,有可之处。

遂解释道道:“嗯,此地空旷,就在此练习着骑,只是初学乍练,准头不大行。”冯紫英面一喜,赞道:“怪不得兄功夫了得,这般勤勉奋武,当真是让人钦佩。”正在马上听着的二人,对视一眼,笑道:“冯二郎,这位贾兄,不引荐引荐?”冯紫英笑了笑,道:“你看,我这个记,殿下,这是宁国公的后人,贾珩。”说着,就去拉贾珩的手臂,行至近前。

这边,李婵月歪着脑袋,如琉璃明净澄莹的眸子,好奇地打量着贾珩。

而咸宁公主陈芷,则是容清冷依然,扫了一眼贾珩掌中所用之弓,凤眸闪了闪,声音如飞泉玉,道:“这弓有二石吧?用来作骑之弓,小小年纪,力气还真不小。”这位咸宁公主拢共也不过十八九岁,但因是对着贾珩,自持身份尊荣,一开口,却有几分老气横秋之态。

李婵月眨了眨明眸,转过螓首,问道:“表姐,我们用的弓多大?”陈芷瞪了一眼自家嬉笑的表妹,清丽无端的脸颊上,隐有淡淡红晕一闪而逝,道:“你这丫头,明知故问!”能有多大,五斗、六斗弓罢了。

汉、明弓箭制用,沿袭宋制,宋代以降,以石、斗、升称呼弓箭拉力。

寻常成年男子,能用八斗弓,经过训练,锐军卒可至一石,骑则少之一,也就是七斗,女子力怯,再少一二斗。

能用二石弓,若在军中也可为猛将。

魏王陈然,笑道:“五妹好眼力,我方才都没看出来,这位壮士当真是好膂力。”没想到眼前这少年,竟有不亚古之猛将悍勇,他王府中的扈从家将,不是没有开两石弓的猛士,但那都已是三十左右,血气方刚的当打之年。

李婵月梨涡浅笑,说道:“我看画本中的名将廉颇,在七十岁,可开二石弓,七旬耄耋之年,尚开二石弓,他这年轻力壮的,开得二石弓,也不值当什么吧?”陈芷清声道:“廉颇那是古之名将,国之干城,史书上都有传可录的人物,而且人之气力,少时初长,及青壮鼎盛,老时衰败……廉颇岁七十,尚能开二石弓,可想见,若这贾珩若大一些,力气再长,未必不具猛将之勇武!”她这个表妹五官肖母,眉眼柔婉,温宁静默,但其实格古灵怪,平时喜看一些杂书,这次出来打猎,就是这丫头撺掇着出来。

粱王陈炜也笑道:“前读前元史,言蒙元可汗之骑扈卫开弓一石以上,其人纵在草原,也可当勇士之称,典卫汗帐了,只是这箭术嘛,多少有些差了。”陈芷清声道:“箭术为后天,多加演练就是,而这番神力,则非天赐不可了。”念及此处,也不由深深看了一眼贾珩。

斯是少年,竟有不亚古之猛将勇力,贾家也有这等人物?

魏王陈然也是笑道:“五妹见识还是这般深,只是用弓习练术,想要多练,还是不以力为好。”说着,看向贾珩,目光中隐带几分莫名之意。

贾家的人?可惜了……

若不是贾家的人,见这等勇士,倒可试着招揽一二。

贾珩面平静听着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如方才面对讥笑一般,毁谤赞誉,皆是宠辱不惊。

这一幕,又是引起四人啧啧称奇。

冯紫英笑道:“王爷的意思是,兄若箭术有成,就需多练,可先试轻弓,也能多练几轮。”贾珩故作恍然道:“诚是此理,多谢殿下提醒,今出来的急,拿错了弓,这了三轮,只觉胳膊酸痛,今确是不能再练了。”粱王陈炜打量了一眼贾珩,轻笑道:“哎,你真是贾家的人?”贾珩道:“宁国之后,不知殿下有何指教?”陈炜就笑道:“贾家那等纨绔膏粱的腐朽公门,除了那衔玉而生的贵公子,不想还出了一个贾珩,哎,未知小兄弟,你可有玉没有?”贾珩脸现出一抹古怪,暗道,这问题,他难道还要回一句,这玉是个稀罕物,哪能是人人都有的?

魏王陈然,轻飘飘看了一眼陈炜,喝道:“六弟,不可妄言。”哪怕四王八公的宁荣二公后辈多不成器,也不可做此讥讽之言,若是传至父皇耳中,少不得一通训斥。

***********************************

第二十一章不愿屈己从人魏王和粱王是一母同胞,为皇后所出。

魏王陈然在崇平帝五子三中,排行第三;粱王排行第六。

此外齐王,楚王二子则是庶出,年岁较长,早已娶生子,在六部中皆派了差事。

然而,崇平帝秋鼎盛,励图治,加之汲取上一代太子早定,夺嫡事酷烈故,不愿早定国本。

至于咸宁公主陈芷,母妃则是当今皇后的妹妹——端容贵妃所出,与魏、粱二王并非一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