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大一会儿,怜雪过来伺候着丽人,帮着丽人穿衣梳妆,梳起典雅、华美的云髻,配上各做工
美,
光溢彩的首饰。
贾珩则是洗漱而罢,等到晋长公主起来,然后一同前往厅堂中用着早饭。
忽而,外间嬷嬷来报,锦衣府北镇抚使刘积贤在厅堂外求见。
贾珩抬眸看向拿着汤匙小口食着稀粥的晋长公主,放下快子,温声道:“殿下先用着早饭,我这就去看看。”
“手帕,擦擦。”晋长公主起得身来,递过去一方手帕,柔声道。
贾珩接过手帕,擦了擦角,快步行着前厅行去。
此刻,一方黑漆木小几旁的梨花木椅子上,刘积贤正襟危坐,听到
悉的脚步声从外间廊檐下传来,连忙起身,看向那少年,拱手抱拳道:“卑职见过都督。”贾珩点了点头,温声道:“不必多礼。”
“谢都督。”刘积贤拱手道。
简单寒暄之后,落座下来。
贾珩端起茶盅,询问道:“先前对赵王余孽的调查可有眉目?”刘积贤低了声音,道:“都督,此事已由尚指挥使接手,他最近
调了不少缇骑,不过核心探事也不知是从哪儿寻的,主查此事,我们的人一概不让接手。”贾珩面上陷入一抹思索,放下手中的茶盅,道:“那就先放一放,我过两天会见他一面,由其通报部分细节,以防陈渊再对宗室行刺,此外南京的锦衣府卫也要多派好手,保护好宗室勋贵。”刘积贤拱手称是。
贾珩道:“等会儿,随本侯前往两江总督衙门,商议分省设司经制。”他这次领旨主持江南分省一事,需两江总督衙门以及江左布政使、江南巡抚、南京户部的配合。
刘积贤抱拳称是。
贾珩说着,再次返回后堂,与晋长公主以及到来的元
告别而罢,换上一身行蟒袍服,在刘积贤、李述等一干锦衣府卫护卫下,向着两江总督衙门相行去。
两江总督衙门——沈邡刚刚用罢早饭,正要换上官服前往官厅坐衙理事,这时,管家来报:“永宁侯已至前厅,寻老爷叙话。”沈邡面一怔,沉声道:“前厅先好好招待着,本官这就过去。”前厅之中,贾珩正自耐心等待着,少顷,沈邡一身官服,自廊檐外小步过来,恭谨行礼道:“下官见过贾侯。”贾珩起身,双手虚扶道:“沈大人快快请起。”双方寒暄而罢,分宾主落座。
“京中急递送来的诏书、公文,沈大人想来都已经看过了,江南分省,两江总督衙门和布政使衙门的丁籍、钱粮图册,需要整理出详细的条目来,以备查看。”沈邡道:“永宁侯,一应簿册俱在江左布政司,衙司设在江宁府,下官这就派人去搬运。”贾珩面澹澹,不置可否,问道:“江左布政使徐世魁徐大人现在何处?”
“此刻尚在官衙,贾侯如是想要见其一面,下官也可以派人延请过来。”沈邡道。
贾珩摆了摆手,说道:“先不急。”沈邡正在疑惑之时,只见那蟒服少年说道:“沈大人,先将两江之地三品以上官员的花名册由锦衣府经历司的官员誊录一番,以备考察咨问,这些花名册,沈大人这边儿有吧?”
“自是有着。”沈邡口中说着,心头微诧,问道:“贾侯这是?”贾珩道:“圣上委本侯以黜陟州府县官之权,自然要对两江诸省官员品行进行、才干考察,对安徽一省新设之藩、臬、都三司官员拣选良臣英将,举荐于上,镇抚地方,沈大人可是觉得哪里有何不妥?”原本江左之地并无按察司,而是改由南京刑部掌管江北刑狱事宜,而这一次无疑是独立置省,另立三司,从此不受金陵六部的掣肘,而直属于神京中枢。
一下子就空出不少官位。
“下官不敢。”沈邡连忙说道。
贾珩也不多言,说道:“回京之前,圣上说沉节夫公忠体国,顾全大局,必能配合好本侯处置好江南分省置司一事,本侯今一见,方知的确如此。”他这番话放出本来就是将两江官场的水搅浑,使得一些官员人心惶惶,蠢蠢
动。
不仅是罢黜,还有简拔,安徽独立辟省,不仅仅是巡抚之位,还有其他的官员迁转,他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
他要借江南分省一事,对江南省官员之才干、品行做一次集中考察。
沈邡心头微凛,道:“江南分省抚治,乃是朝廷国策,下官定然全力配合。”说着,吩咐着主簿白思行道:“去从库房中将两江大小官员的履历文档搬过来,让贾侯的人誊录。”白思行闻言,拱手应是,转身离去。
贾珩端起茶盅,轻轻呷了一口,看向脸沉凝如渊,也看不出喜怒的沈邡,心头暗道,这就是煌煌大势,天子和内阁浙
形成的一致意见,江南只敢消极抵抗,不敢明面反对。
而如何分化、拉拢,一切就要看他的政治智慧。
正如沙瑞金下汉东一百多名干部的任命,利用人事考察之权搅浑官场,这就是赤
的
谋。
这是充分利用天子所降圣旨给他的黜陟之权,显然天子在下旨意之时,就有此番考虑。
这是一位帝王的政治手腕,故安徽一省官员,除却李守中这位巡抚外,其他的还是任人唯贤,为国举才。
当然贤才未必不能因政治志向而聚集在他的麾下。
沈邡心不在焉地坐在官衙之中,心头辗转来回,自然看出贾珩的险恶机心。
而这恰恰是朝廷的天子和韩阁老达成的一致意见,两江官场如果敷衍责,势必要
来朝廷的打击。
而小儿一来就扔出一块儿肥,可以想见,定然
引一些全无
守的员吏投效。
贾珩道:“沈大人,本侯还要前往江南大营处置军务,稍后,锦衣府会和南京吏部派员考察适宜补入江南三司的官吏,当然原江左布政司衙门的官员也会优先进入候补行列。”这次南下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为国选才,简拔干臣。
待贾珩出了两江总督衙门,在有心人的散播下,永宁侯钦差考察江南官吏,举荐布按以及都司官长的消息已经传将出去。
果如贾珩所想,整个江南官场议论纷纷,开始蠢蠢动。
不少为官廉直,苦无门路的官员,心头都燃起了一些希望,期望贾珩这位朝堂武侯能为壁垒森严的江南官场带来新的改变。
而这恰恰是贾珩的目的。
江南大营时隔两月,贾珩在锦衣府卫的扈从下,乘轻骑重临江南大营,一众军将听闻贾珩过来视察,纷纷出了营门,列队而,目之所及,刀
如林,旌旗四立。
而这座大营名义上的节帅——检校江南大营节度使、安南侯叶真,显然昨天也知晓贾珩到了金陵,率领一众军将出了营房相。
“贾侯。”安南侯叶真看向那少年,苍老目光中是
慨之意。
年不及弱冠,这么年轻的一等武侯,来前途几乎不可限量,几乎可以说是大汉未来五十年的柱国之臣。
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话。
安南侯叶真在心头又偷偷补了一句。
贾珩也近前朝着安南侯叶真拱手说道:“叶侯,许久不见,风采依旧。”两人寒暄着,叶真以及一众军将将贾珩引入大营,落座下来,品茗叙话。
叶真慨说道:“贾侯先前整饬江南大营,如今营务风气蔚然一新,军将人人蹈厉争先,士气军心比之往常散漫怠惰,真是大为不同。”贾珩并没有接着这赞美之言,而是问道:“叶侯,最近兵部对立功将校的升迁告身可曾发下?”先前江南大营经过一番整饬,以六营卫指挥使层次的高阶将校为之裁汰,虽然因为不久前的海战,相继有军将补充至大营,但仍有一些缺口,但贾珩一直秉承宁缺母滥的原则,并未向朝廷举荐人选,而崇平帝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将校接手。
好在汉军的编制都是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为骨干基础,其上多有游击、参将战时统兵,并不影响常作训。
相当于,还有一大批萝卜坑在前面等着,自然发了一些将校火热的功业之心。
叶真笑了笑,说道:“兵部告身都已经发下了,这次升迁,颇为鼓舞士气。”因为贾珩当初的命令,如果杀敌有功,最高可以由普通军卒连升数级升迁为游击将军,而军中涌现了一批勇悍的低阶军官乃至普通军卒,经此海战一下子升迁为百户、千户,乃至游击、参将。
而这无疑励了军心。
原本这些将校是要拜贾珩的码头的,但贾珩凯旋回京,也就鞭长莫及,如今因钦差事务而回返江南,自是得了机会,故而这一路走来,不少军将都是对这位少年武侯面带热切,目光带着敬仰。
这是正常不过的现象,随着贾珩的崛起,以贾珩为旗帜的军中山头,自发而自觉地形成。
贾珩看向一众将校,道:“江南大营军将士卒存报国之志,如今也算是厚积薄发,望尔等将校不骄不躁,为国家社稷再立殊勋。”叶真忽而说道:“老朽已向朝廷上疏告老,奏疏递送至神京的军机处。”贾珩皱了皱眉问道:“叶侯何以至此?”其实,叶真的确不再担任江南大营的节帅,江南大营的堕落和腐化,如果要有一个人对此负责,那么就是叶真这位安南侯,正是因为其人的纵容。
当然,为了兵权的接顺利,此事也只能不再追究,一切往前看了。
叶真叹了一口气,慨说道:“人老了,
力不济,再是恋栈不去,也是耽误国家大事,于国于民,有害无益。”贾珩默然片刻,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叶侯看着
神矍铄,老当益壮,还能为国家效力,何以言老?”叶真摆了摆手,自嘲一笑道:“以后,江南大营的水师要泛海远征辽东,朝廷需要的是
怀锐气的年轻将校,而非我这样的老朽,以后还当看崇明沙上的那帮年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