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平帝没有多作询问,而是将冷峻目光看向群臣,脸就有些
沉,说道:“东城匪盗,为祸甚烈,诸卿以为当施何策制之?”显然崇平帝正在以一己之力,引导着谈话氛围。
彼时,一个青年出众而出,慨然说道:“微臣翰林侍读学士,陆理昧死以闻,当择朝廷重臣严查此事,并责成京营之军肃清东城匪患,此外,微臣弹劾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贺均诚,五城兵马司指挥同知裘良,京兆府尹许庐,三人坐视国家应考举子被歹人殴残,五城兵马司官差被殴,尸位素餐……”
“臣河南道御史杨文轩,弹劾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贺均诚,该员老迈昏庸,枉为阁臣,德寡才薄,不能辅圣君佐治天下。”一个青年御史手持象牙笏板,拱手道。
而后,六科给事中,纷纷弹劾。
多是弹劾裘良,许庐,贺均诚三人。
哪怕崇平帝连削带打,政还是爆发开来,近二三十名官员,口诛笔伐,从道德和才干攻讦着礼部尚书贺均诚、裘良、许庐三人。
有说,贺均诚邀宠献媚,老迈昏庸。
有说,裘良鹰视狼顾,飞扬跋扈,却于靖绥治安身无长策。
有说,许庐酷烈滥刑,厉胆薄。
贾珩看着这一幕,心思急转,等下他要如何应对。
他作为发起者,现在粪坑已经炸了,关键在于控制炸粪的方向。
这边厢,崇平帝也是脸淡漠,听着群臣奏禀,直到一个头发灰白的御史,突然出列道:“臣山西道御史王学勤,弹劾户部右侍郎梁元阻
言路,有辱圣誉,当以律严惩!”在齐昆身旁的粱元脸
一黑,正要张口分辩。
然后,又是几个科道言官,跟进弹劾,并将梁元方才的丑态一一道出,再配合着崇平帝方才的一副“兼听则明”的圣德,妥妥做实了梁元的“恶名”。
崇平帝看着一众越班而出的官吏,目光落在几位内阁阁臣脸上,却没有询问,而是看向贾珩,道:“子钰,你先纠察此事,你以为呢?”贾珩默然片刻,对崇平帝的心思,自是了然,面一肃,拱手说道:“圣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清剿东城匪患,至于礼部尚书为内阁大学士,有失察之责,京兆尹刚刚履任未久,势单力孤,难制东城匪寇,唯五城兵马司,据范仪所言,内有小吏与帮派勾连,不可轻纵!”崇平帝闻言,默然片刻,看向内阁阁臣,说道:“子钰所言在理,杨阁老以为呢?”杨国昌面容淡漠,拱手说道:“老臣以为贾子钰之言公允可行。”
***********************************
第一百六十一章阁臣手笔,私心太重大明殿门之前——杨国昌之言方落,崇平帝面
微动,将一双威严的目光投向韩癀。
韩癀整容敛,持象牙玉笏道:“臣以为首要在于东城匪患肆
,如何遏制?据臣所知,东城帮派盘踞神京一域,已有七八年之久,渐成顽瘴痼疾,先前圣上虽选派贺阁老查察此事,但臣以为,以贺阁老之宽宏仁厚,恐难治
本,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如不殄
此辈,臣以为东城匪患,还会此起彼伏,不绝于后!”这话就见着格局了,正好应着贾珩先前所言,为大汉靖诛彼辈。
韩癀之言一出,科道言官无不附议。
贾珩眸光微动,瞥了一眼韩癀。
心道,这位韩首辅还是忍不住出手了,手段柔诡谲,润物无声。
几乎不给贺阁老亡羊补牢的机会,那么现在自没人理会贺阁老过失,而在事后,必是翰林科道,弹章如,物议沸然。
你为礼部尚书,享海内清望,应考举子为青皮无赖殴残,你还有脸坐在内阁,发号施令?
这个阁臣,想来是做不长了。
但又没有直接针对贺均诚,甚至没有直接和崇平帝唱反调,而是迂回委婉,忧国忧民。
甚至格局都大了几分,东城匪患,应是一扫而空,求治本之策!
斯言,何等堂堂正正!
这落在崇平帝耳畔,纵是以为韩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不能说什么。
而在一众官吏眼中,更是公忠体国,真知灼见。
最关键的是,不像科道言官一样,直接就要拉一位阁老下水,这简直不给天子考量的时间。
天子甚至都没想过让谁递补内阁,平衡朝局。
但韩癀就给了缓冲时间,让天子斟酌思考,如何再次平衡朝局,同时也给他自己卡位捧人的时间。
这就是阁臣手笔!
私心藏在公心中,于无声处听雷霆。
母庸置疑,多半能让崇平帝“维持现状”的心态动摇。
方才崇平帝先是赞扬他,而后又是自责,又是安抚范仪,一圈儿下来,御史言官的怒气其实已经削了五六成。
但这五六成的怒气,足以帮助韩癀排挤出一位内阁大学士出去。
杨国昌眉心跳,心头沉重,拱手道:“韩阁老之言,老臣不敢苟同,一位司掌礼部的内阁阁臣亲往调查,如何不能穷究本末,细察其恶?”韩癀面
不变,没有说话。
因为这话就不值一驳,自有旁人代他驳斥。
果然就有人说话,湖南道御史周国祯,出班而奏,说道:“微臣湖南道御史周国祯昧死以闻,贺阁老为礼部尚书,崇德礼教化天下,然东城之匪患,逞凶为恶,非止一,彼辈畏威而不怀德,践踏大汉律法如无物!臣以为,贺阁老先前都懵然不知,如何穷究本末?前人曰,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如今,当对彼辈斧钺加身,刑威震慑,还神京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