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梓潼,你说该怎么赏着子钰?”崇平帝道:“这是泼天大功。”此言一出,原本心思莫名的殿中众人,心头都是一动。

宋皇后笑了笑道:“陛下,要不再晋着子钰的爵位?”心头暗道,现在已是一等伯,再晋爵是侯?

崇平帝摆了摆手,道:“晋爵简单,但以军功封爵是祖宗成法,估计子钰也更想以军功封爵,番薯虽是社稷大功……但总有些难以说服人心。”端容贵妃忽而柔声说道:“陛下将咸宁许给他,他原是陛下的女婿,民间常说女婿半个儿,他为陛下分忧也是应该的。”直到此时,这位丽人才算真正认可贾珩这位女婿。

崇平帝笑了笑道:“一事归一事,该赏赐还是需得赏赐的,不过容妃说的也没有错,朕将咸宁和婵月……总之,这次功劳先记着罢。”不仅是女儿许给了他,还有一个侄女许给他,一家人之间也不用分的太清,等到了两人下嫁子钰时,那时番薯想必已经推广至整个大汉北方各省,那时民间势必是视子钰与咸宁、婵月是一段佳话的。

至于朝中的礼制,还需得其他法子才是。

魏王闻言,心头一跳,心头微微一动。

婵月表妹,她也要嫁给子钰?怪不得……

而严以柳柳叶细眉之下,清眸之中也见着震惊莫名,咸宁的事儿她听王爷说过,可婵月?

咸宁和婵月?

难道是清河郡主李婵月?除了那小郡主,好像也没有谁再唤作婵月了。

不对,永宁伯不是有着元配?

刚刚过门未久的少妇,一时间心头涌起诸般猜测。

用罢午膳,魏王与严以柳离了苑,登上马车,夫二人坐在马车之上,午后深秋的风仍有几许凉意,但光明媚,透映窗帘而过,照耀在夫两人身上。

见魏王愁眉不展,严以柳握住魏王的素手,英气的秀眉下是关切之,柔声道:“王爷,娘娘她方才怎么没有提及去金陵的事儿。”魏王陈然面顿了顿,说道:“南下的事儿,母后没有和父皇说,我也不好去主动问着。”父皇自小就疑心重,他如是主动开口,不定又是怎么想他。

好在咸宁就在南边儿,子钰将来总不能帮着外人。

严以柳沉片刻,说道:“江南那边儿的战事,王爷觉得胜负如何?”陈然笑道:“你又是不知道,贾子钰先前对上女真就已大胜一场,这次虽然听着兵力有些不足,但女真和朝鲜水师毕竟远道而来,贾子钰未必不能战而胜之,孤对子钰的将略还是有信心的。”严以柳将螓首靠在陈然的肩头,低声道:“父王那边儿有些不放心,还想南下帮着督军,只是看父皇的样子,应该是不会派着父亲南下了。”陈然道:“岳父他刚刚从西北查边回来不久,在京里好生歇歇,南边儿的事儿给子钰就好了。”此刻,另外一辆簪缨琉璃马车之内,中内监以及侍卫相送着沈氏以及宋妍上了马车。

宋妍穿一袭粉红衣裙,豆蔻年华的少女生得娇小玲珑、婷婷鸟鸟,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上白腻如雪,声音有着天然而成的软糯:“娘亲,河南那边儿称着番薯伯是怎么说的?”方才听崇平帝以及宋皇后等人说的有趣,但少女却不明其意,故而相询。

“你这闺女,怎么问着这个?”沈氏嗔怪说道。

宋妍拉着沈氏的胳膊,撒娇道:“娘,给我和说说吧。”沈氏只得解释了一番,在少女晶莹剔透的目光中,轻声说道:“是那些河南官员,你四叔叔不就在河南开封府,他应该也跟着推广了那番薯,上次书信不是说着。”宋妍轻声道:“那番薯吃着香甜的,怪不得皇姑父那般高兴。”沈氏笑道:“此物好吃倒在其次,关键是一亩产的多,老百姓只要种着一亩,就不会饿肚子了。”说着,搂着自家的女儿到自己怀里,道:“妍儿,本来是今天进想让你姑姑给你找个好婆家的,不想碰到了这个事儿,倒也不好说了。”方才那位至尊一直提着番薯的事儿,席间大家都在议论此事,她也不好主动提及此事了。

“娘亲。”听到提及自己的亲事,宋妍那张肖似宋皇后的韶颜,玉颊染粉,将螓首靠在沈氏的怀中,软声道:“我还小,还想多伺候您两年呢。”沈氏轻轻叹了一口气,柔声道:“为娘原也不是急着,可以给你慢慢寻着佳婿。”妍儿年岁也到了许人的时候,夫君的意思是许给梁王,只是看皇后的意思还有些疑虑,倒也不知何故。

宋妍柳眉之下,莹润如水的明眸眨了眨,轻声问道:“姑父好像很信重珩大哥?”

“你以后要唤表姐夫的。”沈氏点了点自家女儿的额头,笑着说道。

“嗯。”宋妍轻声说道,晶然明眸中现出思索。

沈氏柔声道:“你珩大哥是国之柱石,他前前后后立了不少功劳,你姑父自是信重他一些的。”甚至比起她宋家这等外戚都要信重……

而另外一边儿,当内阁阁臣以及在京六部官员收到番薯大获丰收的消息以后,同样惊骇莫名。

如果不是由大明内相戴权亲口说出,几乎不能相信,而随着时间过去,整个神京城中也渐渐陷入惊喜中。

亩产数十石,这可真是天赐神物以大汉了。

杨宅后院花厅之中,立柜前的太师椅上,杨国昌摘了官帽,身穿朝服,面沉,浑身颓然地坐在太师椅上,全身毫无生气。

亩产几十石的番薯……

大汉有了这等高产作物,就再也不用惧着北方的旱情,可这为何偏偏是那贾珩小儿发现而出其实,但凡有识之士都能看出亩产几十石的番薯,对大汉社稷国祚的影响。

见自家父亲一脸衰败,杨思弘面迟疑了下,开口说道:“父亲,里的天使听说还给了庞大人一车番薯。”方才见到庞大人惨白的脸,此刻仍是心有余季,庞大人似乎是被吓着了。

杨国昌闻言,苍老的身躯微微一震,睁开阖起的眼眸,勐地从太师椅上起来,忽而叹道:“圣上这是想要罢免为父了。”此言一出,杨思弘脸倏变,惊声道:“父亲!”这是怎么回事儿,番薯而已,何至于此?

杨国昌目光咄咄,道:“倒也没什么可惧的,贾珩小儿自出仕以来,圣上对其愈发宠信,以致言听计从,事事顺依,如今小儿在两淮以酷吏手段勒索商贾财货,使府库充盈,又整顿盐法,现在又有了这番薯,只怕更加炙手可热。”毕竟在朝堂中摸爬滚打了许久,已经意识到崇平帝的厌弃之心,只是心有不甘。

杨思弘闻言,目中出不甘的厉芒,低声道:“父亲怎么办?”杨国昌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为父离临沂也快三十年了,致仕归乡也是早晚的事儿,不过在此之前,为父要阻止贾珩小儿的祸国政,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贾珩小儿大似忠,犹如莽之,不得不防。

杨思弘闻言,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父亲已生了辞官之念。

韩宅,后院轩室之中,韩癀与颜宏隔着一方棋坪对坐,一旁的茶盅热气升腾,但一时间寂静难言。

颜宏看向对面的儒雅中年,说道:“兄长,那番薯……”韩癀面现出震惊,轻声说道:“番薯,亩产五十余石,实在匪夷所思。”颜宏面微顿,说道:“经此一事,只怕圣上更为倚重贾子钰,不仅在兵事,政事也要委大权于贾子钰。”韩癀点了点头,忽而面幽幽说道:“齐势不能久了。”但贾这股势力在朝堂中却隐隐现出端倪。

颜宏面微变,惊声说道:“兄长此言何意?”韩癀目光幽幽闪,低声说道:“两淮盐法新制大获功成,永宁伯已显理财之能,现在番薯果如其言,亩产数十石,圣眷更为优握,而户部所管者,无非钱粮,这二字之上,杨阁老尽数折戟,去位不远矣。”杨国昌已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他接下来需要思量下一步浙的打算。

杨国昌去位以后,内阁之中他有赵伯简以为呼应,于朝政的话语权大增,但以天子的情,真的乐见于此吗?

颜宏听着韩癀之言,心头震惊莫名,目光一亮,说道:“兄长所言有理,番薯一出,齐的河南布政使彭晔先前纵容府县扬番薯伯之名,可谓巧成拙,再加上两淮盐法大行,杨倒台近在迟尺。”崇平帝倚重齐,无非是齐善于理财,嗯,其实就是对江南士绅下手黑,但齐一再攻讦贾珩,显然与国家既定战略不符,内阁换相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韩癀沉声道:“户部不用管了,先说说这贾子钰,此人……算是勋戚,观其在河南治政,与我等并非同道。”他现在也不可能为了制贾子钰,再次选择与齐合作。

踢掉齐,上位首辅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拨反正,重整朝纲,那就是之后的事儿。

颜宏低声道:“兄长说的不错,贾子钰出仕之前,除却一个不值钱的贾族子弟名头外,主要还是走着晋长公主府的路子,后来立了军功,这才崭头角。”随着时间过去,有心之人早就将贾珩的发迹史扒了一遍,贾族子弟的破落武勋身份只是让忠诚可靠的出身得以保障,但这样的武勋子弟在神京一抓一大把。

到底还是晋长公主,如果不是晋长公主,贾珩也不会走到天子跟前儿。

韩癀点了点头,道:“所以贾子钰也投桃报李,将内务府给了长公主府上。”颜宏轻笑了下,忽而说道:“兄长,听说京里有一种说法?”

“什么说法?”韩癀眉头皱了皱,面带疑惑地看向颜宏。

颜宏低了声音,说道:“现在市井传言晋长公主想要将女儿清河郡主许给贾子钰,所以才多次照顾。”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