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平帝沉声道:“云光有司论谋逆之罪,另外,你去传朕的口谕,让仇良抄了云光的家!同时让忠顺王爷的内务府派人过去清点,彼等军将,剿匪无方,残民有术,着实可恨、可杀!”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仇良,为人
情严苛,现在已经因行事雷厉风行,不贪不渎,而开始在锦衣卫府中迅速崭
头角,在一次抄犯官家财时,为崇平帝问对所赏识。
而仇良也因为抄家之银多归内务府,和忠顺王爷走得就相对比较近。
赵毅领命一声,拱手而退。
崇平帝又是垂眸看着军报,目光咄咄,喃喃道:“以八百京营之军,孤身深入山林,短短几,就直捣匪巢,同时拿下掣肘的云光,当真是少年俊彦,英姿
发。”先前出发之时,虽然因“断匪巢”一事而对贾珩寄予厚望,但兵事,谁也不敢拍
脯百分百保证有胜无败,更不必说,是这般酣畅淋漓的大胜。
“这功劳封三等将军,或许还有些勉强,但加之先前辞爵表一事,就……阻力应该不大。”崇平帝看着军报,思忖着,目中闪过一丝冷意。
京营之军既这般能打,前番却屡次三番败于贼寇,正是说明牛继宗等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牛继宗的团营都督,首先需要拿掉,此事需得布置一番。”崇平帝放下军报,心头思忖道。
贾珩却不知,因为他率京营之军取得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又给了崇平帝一种“京营或许还有救”的错觉。
毕竟这都是人之心理,另起炉灶,推倒重来,砸烂一些瓶瓶罐罐,需要的魄力太大了。
况崇平帝许久前,已经布下了王子腾这等棋子,帝王下棋,岂能左右摇摆不定,半途而废,总要走两步试试看。
“来人,召华盖殿大学士杨国昌,谨身殿大学士韩癀,武英殿大学士李瓒,文华殿大学士贺均诚,入觐见,另外值宿文渊阁的赵卿,也至偏殿来。”崇平帝面
微顿,沉声吩咐着内监。
不管以后怎么用这贾珩,封爵一事可以先定下来。
京畿三辅之地,不止翠华山一处贼寇,渭南、华、武功尚有贼寇作
,贾珩既有领兵缉盗之才,正好可用。
顿时,就有内监领命而去。
等了一小会儿,工部尚书赵翼先至,躬身行了一礼,听崇平帝讲完军报,心头同样有些惊异,在一旁等候。
大约又等了一会儿,渐至掌灯时分,殿外内监唤道:“陛下,戴公公引领贾大人在外求见。”
“宣。”崇平帝整容敛,重又恢复威严沉肃,沉声说道。
不多一会儿,戴权就引领着贾珩进入殿中。
昔之青衫,如今之锦衣,少年面上仍有风尘仆仆之
。
贾珩冲崇平帝见礼而罢,着崇平帝和工部尚书赵翼的目光,面
镇定,目蕴沉静之气。
工部尚书赵翼也是微微点头,不管少年品德才略如何,这相貌、风仪,起码已有将门子弟的风采。
“贾卿所禀,朕已悉知,只是方才看奏报中,贾卿似有未尽之言?如那范仪,卿言他另有隐情,似是牵涉到一桩大案?”崇平帝明亮的目光,一瞬不移地落在对面那锦衣少年的脸上。
除却范仪外,还有缴获的银两,嗯,这个就算了,虽有些可惜眼前这小子大手大脚,抚恤伤亡士卒的赏银这般高?
记得这次东虏入寇,兵部抚恤阵亡士卒是五十两还是多少?
但抚恤银子都发下去了,还能收回来不成?
再提此事就有失天家气度,悭吝刻薄了。
贾珩拱了拱手,道:“回圣上,范仪虽附贼从逆,但其情可悯,不应论死,臣有下情回禀。”正要叙说,殿外内监轻步而来,躬身一礼,说道:“陛下,贺阁老在殿外求见,还有几位阁老已入待宣。”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宣。”而后,礼部尚书贺均诚先是进入殿中,冲崇平帝见礼,而后转身之间,竟是朝一旁的贾珩笑了笑,显然对这位尚礼让之道的“古贤民”印象颇好。
崇平帝转而看了一眼贾珩,沉了下,朗声说道:“既是事关赶考举子,稍后就当着贺卿的面,正好说道说道。”正说话间,内阁首辅杨国昌、次辅韩癀,兵部尚书李瓒陆陆续续来到殿中,冲崇平帝见礼而罢。
李瓒则是看了一眼贾珩,冲其目光温和地点了点头,倒是让贾珩颇为意外。
这位阁臣给他的印象,似乎是不苟言笑,威严肃重,哪怕是上次辞爵表,似乎也没有让这位阁臣对他高看一眼的样子。
现在似在释放善意,却不知何故。
贾珩却不知,李瓒只是面如平湖,而心如惊雷,对他早已暗中观察,否则也不会在见到其子李懿手拿之书上题着贾珩印鉴时,就迫不及待,展开而视。
在通权变的此公眼中,如果只是如两汉那等孝廉贤德之才,而于国政方略无用,那么也只是稍稍侧目。
崇平帝道:“戴权,将这军报给杨阁老他们传阅。”戴权领命一声,接过军报,递给一应阁臣。
杨国昌年岁大了,目力渐衰,拿着军报,凑近了瞧,一旁的戴权见状,连忙冲一旁内监使了个眼,烛台递将过来,给照着明。
杨国昌看完,目光在缴获上盘桓了下,皱纹密布的脸上微微一动,递给一旁的韩癀。
韩癀也是看过,瞳孔就是一缩,哪怕路上已听内监简单叙说结果,但看着军报详细的文字,那种定计筹谋,运筹帷幄的觉,也是扑面而来。
断匪巢,分敌兵,入深山,拿云光,简直……
之后,李瓒阅罢军报,手捻颌下胡须,眸中光芒转。
“断匪巢,分敌兵,入深山,拿云光……得岳武穆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之三昧。”身为兵部尚书,自然能看出比其他几位阁老不同的东西。
“此子通兵略,擅军机……假以时,将帅之英。”李瓒放下军报,瞥了一眼贾珩,思忖着。
崇平帝将几位大学士不一而足的神收入眼底,心头也有几分欣然,道:“云光勾结贼寇,与寇往来书信,及麾下心腹牙将陈、蒋二人以及贼寇供词,锦衣卫已送来,经过其府衙的佐吏作证,书信确为云光笔迹,而陈蒋二人也有证词,云光一案,
由刑部推鞠、断谳,此事先不议,方才贾卿说,从贼之中,有一举子,另有可悯之情,诸卿先听听。”一众阁臣闻言,就是齐刷刷将目光投向贾珩。
贾珩整理了下思绪,开口就是就将范仪是如何被青皮无赖殴残之事说了。
而后愤然道:“科举为国家抡才大典,然应考举子却被五城兵马司小吏指使青皮无赖殴残,范仪屡次报官而怨不得伸,哀求之京兆,礼部、五城兵马司而无人主持公道,诸位阁老,珩少不更事,本愚直,虽为武勋之后,然常慕圣贤教化,思以科举入仕,如今却为这等皂吏勾结青皮,殴残圣贤子弟,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珩愤懑之心,几
执剑斩尽彼辈!”少年清朗的话语在殿中响起,掷地有声,字字如刀,让一众阁臣心头凛然。
事情……闹大了。
一位武勋之后,慕圣贤教化,心心念念要以科举入仕,结果应考举子却被皂吏、青皮殴残,举子申诉无门……这庙堂衮衮诸公,脸还能往哪儿放?
传至士林,可以预见,士林必将沸腾,我等辛辛苦苦读书,考中举人功名,然至应考,京师首善之地,腿都被打残,这简直是令人发指,人神共愤!
有些事情,真就是不上秤四两,一旦上了秤,千斤真的打不住!
而贺均诚听完,面苍白一片,后背冷汗已经渗透里衣。
竟有此事?
他为何不知?
不,他为阁臣,平时主持部务的是二位礼部侍郎,而他忙于内阁政务,原就不知。
官僚必备技能甩锅。
就在一众阁臣将质问目光投来之前,这位礼部尚书,就是愤然而出道:“礼部竟对此事袖手旁观,实在骇人听闻,老臣久在内阁,竟不知此事,有失察之责,还请圣上降罪!”
***********************************
第一百四十二章议爵大明中听着礼部尚书贺均诚的请罪之言,崇平帝面
淡漠,半晌没有说话,既未说降罪之言,又没有说其他言语,但大明
的空气却在逐渐凝结。
就在贺均诚躬身酸背痛之时,崇平帝看向一旁的内阁首辅杨国昌道:“杨阁老,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杨国昌苍老面容上现出一抹思索,少顷,苍声说道:“圣上,老臣以为可派朝廷重臣察察此事,穷其本末情由,
真相于天下,给朝廷和士林一个
代,老臣以为贺阁老为内阁重臣,又兼领礼部,先行自查自究,而后可着刑部,将涉案的五城兵马司衙门佐吏以及京兆衙门的胥吏,羁押问话。”正自躬身而心怀忐忑的贺均诚,
地看了一眼杨国昌,拱手,扬起一张苍老面容,说道:“圣上,老臣愿戴罪立功,严查此案,凡在范仪举告一事上敷衍
责,玩忽职守的官吏,不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崇平帝看向一旁的内阁次辅韩癀,威严面容上不置可否,说道:“韩卿以为呢?”韩癀白净儒雅的面容上现在凝重之
,朗声道:“圣上,此事既是涉及到五城兵马司以及京兆衙门官吏渎职,臣以为可由都察院协查。”李瓒在一旁眯了眯眼,看了一眼韩癀,心道,这位浙
魁首,是要借机行事?
“都察院?”崇平帝思忖了下,说道:“都察院的蒋卿,因为年迈体弱,身患恶疾,明年就要致仕,这般士林关注的大案,耗费心力,由其主审,有失矜恤老臣之意,左右副都御史几人,又出省巡视未归,韩卿为吏部天官,可有适宜人选举荐?”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浩年近古稀,身患嗽之疾,已不能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