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方传回的消息混,他们不知我岳丈大人已经险了。”小玄忖道,心中暗凛:“虽说疾雷军群龙无首,但是溃败得也太快了吧,方小子不简单呀,真个够狠!从前怎就没觉得那家伙有多了得……不对不对,定是因为我那些师伯师叔们在暗中帮他!”转念再想:“是了!我那些助他的师伯师叔哪个没有撒豆成兵移山倒海的能耐,寻常兵将如何抵挡得住!又譬如我三师伯门下的梨花师姐,尘世间随意走一遭,便成了那百战百胜的大元帅……”

“臣已调拔大批人手,四出寻找程侯下落,还请陛下宽心。”唐凤山停了下,怒面道:“那方逆着实可恨,另有消息传来,晋安侯何晏在陵州、长丘令费白云在甘州公然反了,皆声称要与方逆连枝同气互为响应!今方逆声威盛,怕是不就要挥师北上,此为第二忧。”

“怎么又有人反了!那何晏、费白云兵马可多?”小玄眉心紧拧地问,心忖:“如今烽烟四起,黎民百姓可是苦得很呐……方小子大动干戈,我若是去告诉他,暴君已除,不知他是信或不信?肯不肯罢兵甘休?哎,我若是因此暴了行藏,被师伯师叔们发现,只怕又要捉我上凤凰崖,这可如何是好?”第四回、三喜三忧唐凤山道:“何晏在多水之乡,费白云在苦寒之地,兵马虽不算多,然皆彪悍,一擅江河锋,一擅山地鏖战,皆不可小觑,若与方逆拧成一股,后患无穷。”小玄一阵焦头烂额。

唐凤山停了一下,继续道:“臣还接到北边急报,秦湛余部哗变,已推新帅,乃秦湛麾下旧将司马原,甚为悍勇,今亦有聚师南下蠢动之象,须得及早做好准备,调集锐以应对不测。”小玄脑门跳动,隐隐作痛。

“陛下也莫要太过烦恼。”汤国璋温言安,奏道:“北境捷报频传,天狼、犬戎等主力已溃,卫国公凯旋在即,不就要回师,此为一喜。”

“太好了!”小玄道,不觉吁了口气:“不知卫国公还要多久才能到来?”唐凤山道:“北境地域广大,部族繁杂,需彻底扫干净,以绝后患,且北境距中土路途遥远,卫国公怕是尚需三两月方能回到玉京。”小玄点点头,问:“还有一喜是什么?”汤国璋道:“滨州方面来报,大都督林航大病已愈,麾下二十万飞豹军始终未敢懈怠,今已整训完毕,随时可用,此又为一喜!”小玄不知那大都督林航是何许人,生怕出马脚,正在迟疑,已听唐凤山道:“林大都督号——安逸侯,为先帝赐封,意指只要他在,皇朝便可安逸无忧。安逸侯乃不世奇才,通兵法策算无遗,又师承化外高人,识得无上妙术,同宣威将军王俊胜、城太守曾立、怀仁校尉游浈武,云骑都尉米南、右骁卫大将谢洲峰、神武军统领李宏概、安南大都护蔡建鹏共称皇朝八骏,俱为吾朝之中坚。安逸侯麾下骁将千员,其部飞豹军更是皇朝锐中的锐,向来百战百胜所向披靡,若是调往中州接防,定可痛击方逆!”

“这等了得?”小玄神一振,旋又心想:“可别像上次那忠武将军冯晋东一样,说是有万夫莫当之勇,然却接敌即溃。”汤国璋道:“陛下怎就忘了,当逃回云州,臣本是推荐安逸侯前往平叛,奈何他突生大病,陛下这才改调奉天侯讨逆的。”小玄喜道:“吾朝藏龙卧虎,既有这等人才,病也好了,岂能闲着,那便快快让他前往中州,拦住方少麟罢!”汤国璋道:“安逸侯在滨州,若要往中州阻击方逆,大军需跨数境,未有上谕,不敢擅动。”小玄道:“那朕就下旨!”邓斐遂着人去西台唤来拟旨官,当即下诏,敕令大都督林航挥师西南,接防原由程兆琦坐镇的中州。

汤国璋将圣旨收好,道:“安逸侯如能守住中州三两月,待卫国公率飙风军回师,北边秦湛余部、西面费匪、南方方逆与何贼等皆不足为虑也!”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小玄连声道,心中稍稍一松,问:“还有一件可忧之事是什么?”汤国璋朝户部尚书李翰馥点了下头,李翰馥踏前一步,躬身递上一卷奏表,邓斐接了表文,不着痕迹地细瞧了外观一遍,这才转呈皇上。

小玄打开,装模做样地看。

他在逍遥峰时,虽也跟着雪涵、李梦棠读书写字,可是看这种官家文章,还是有些吃力的。

李翰馥奏道:“此乃六前安州呈来的急报,曰新庆、惠原等十一县突发蝗灾,恶蜢如水泻地似火燎原,如今大半个安州已是赤野千里!”小玄惊立而起,道:“前阵子泰州发了大水,济县瘟疫肆行,向诸县又遭地震,这才过了多久,怎么又有如此大灾?百姓何辜,屡遭大难!”三臣均面带忧,李翰馥道:“今又需调拨钱粮赈灾,府库捉襟见肘,委实难堪重负。”

“这可如何是好?”小玄道,怔怔坐回榻上,心想上次急征平宁侯家中钱粮赈灾,皇后便已同自己翻脸,如今又要往哪里调拨钱粮?

三臣俱没作声,隔好一会,方见汤国璋斟酌道:“今社稷不安,灾祸频发,或需寻请大德者设罗天大醮,陛下亲祀大典以求上天庇佑,救吾朝子民出水火,庶还江山安泰社稷平宁!”

“罗天大醮?求老天爷?这个……有用吗?”小玄心想,却没敢说出口,只道:“这罗天大醮该如何筹办?”汤国璋道:“罗天大醮需搭设九座法坛,请德高望重的大法师主持,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到时须由陛下亲自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坛各周天,需朝中公卿贵胄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位供奉;下三层为罗天,由黎民百姓供祀,设一千二百神位。共分七朝醮典,礼祈七七四十九天方毕。”小玄听得头大,了口气道:“还要搭坛啊?这等工夫,需要准备多久才能开始?”汤国璋答:“据臣略估算,筑坛设祀等一众筹办诸事,至少需时半月,且得排上大吉之期方可开醮。”

“那就赶紧吧,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小玄郁闷道,心中就不大信这罗天大醮能消灾禳祸,又道:“安州新庆十一县那边还须立即调拨钱粮与人手赈灾,无论府库如何吃紧,都要想出办法来!”三臣应了,个个面凝重。

小玄叹声道:“这数月来大灾接踵而至,众卿家且说说,怎会如此?”三臣心中登时冒出“天谴”二字,只是哪个敢言,皆自默不作声,连眼皮都不敢朝皇帝抬一下。

汤国璋想了又想,忽道:“启奏陛下,倘若请得能通天地之人观天地气象,祈闻天意,或可预知凶吉禳灾避祸。”小玄怔了怔,心中更是不信,随口道:“能通天地之人?谁能通天地?我朝有这样的人么?真有的话,朕便即刻登门请教!”汤国璋道:“吾朝甚幸,确有其人,且就陛下咫尺之处。”小玄一怔,道:“此话怎讲?”汤国璋道:“这通天地之人,便是陛下后中之灵妃也。灵妃通占星术,能观天地气象占卜凶吉祸福,灵验非常。”小玄错愕:“哪……哪个灵妃?”三臣面上俱出奇怪之,汤国璋道:“灵妃当曾与钦天监管诩比试观天望气之术,预测旱涝凶吉,结果灵妃连胜三场,陛下十分欣喜,对臣等曰,灵妃能通天地知鬼神,还专为之筑造了座移星塔做为赏赐,今儿怎就忘了?”小玄心中一动,猛然想起那与皇后同看百羞秘卷时,瞧见的那个双瞳水蓝的异域美人来,记得皇后说此姬幼时曾遇异人传授,识得海外占星术,能测凶吉,暗忖这灵妃敢情真有那“通天地知鬼神”的本事?猛然一拍大腿,做恍然大悟状:“哎呀!朕怎就忘了?”三臣面面相觑,忽齐想到中隐有消息传出,说皇帝上次遇刺时伤了脑袋,以致记大差,如今看来,此事怕是非虚,三人心中暗忧,然却不敢有丝毫表

小玄虽是将信将疑,但恐馅,不敢细问,想了想道:“朕回头就去见灵妃,跟她讨个卦儿去,问问后可还有甚大灾大祸、有甚应对之策。三位卿家协力筹办罗天大醮,到时朕自亲往祭祀。”

“臣遵旨。”三臣叩应。

小玄从榻上起身,深鞠一躬道:“皇朝而今多灾多难,尚需倚仗众卿尽心尽力分忧解难。”从前的晁紫阁对臣属何尝有过如此大礼,三臣慌得齐伏在地,唐凤山朗声道:“臣等位列朝纲,自当呕心沥血尽臣微悃,如此君臣一心,定能共渡劫难,皇朝必是江山永固国祚万年!”小玄点点头,忽尔想起糖妃来,心中既是亲切又是,道:“诸位卿家辛苦了。”

“今虽多难,然陛下还须好生休养,切切不可劳太过,以免有损安康。”汤国璋忧心忡忡道,肚子里已在暗暗琢磨该寻哪个名医来为皇帝医治脑袋了。

劳太过?小玄微怔,心头倏岔,想起了昨夜的一宵颠倒,面具后老脸一红,含糊应了。

三臣叩首告退,躬身辞去。

◇◇◇小玄忧心忡忡,沉良久,心想按照以往,闹了通宵,皇后定是要补觉到晚上去的,便也不回主阁,先命邓斐退下,叫人召阎卓忠过来,命之带路,摆驾升舆,往灵妃的天魔行去。

阎卓忠带了一干随从,骑着马在玉舆旁跟着,此时显然已从仪真那边获知皇帝的更多底细,恭敬间言行愈发亲近默契。

一行人转过数座苑,正行间,忽闻前面人声传来,有人禀奏,“袁充容求见万岁!”小玄抬目望去,见前方有三个美人立在道旁,望舆盈盈拜倒,为首嫔妃叩首道:“臣妾拜见陛下,陛下万安。”小玄瞧定,见那嫔妃头绾凌云髻,两道细长峨眉直飞鬓中,右边眼角下贴着朵蛛网状的奇异花钿,一身华贵装。身后两个人则为女官装束,一绾灵蛇髻,一绾回心髻,皆黛眉凝烟星眸含,容颜身段俱是妖娆冶之极。

他心中一紧,认出她们正是皇后要自己提防的那个袁充容、花婉和月凝,命人停舆,道:“充容为何在此?”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