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单桅船在海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像一个勇敢的游泳家一样“玛都蒂娜号”骄傲地驶过令人颤栗的尚堡浅滩。尚堡浅滩是隐蔵在波特兰湾海口上的一道障碍,这不是一道障碍栅,而是像一座圆剧场,一个水下的圆剧场,它的雕花的座位是被一圈圈的波浪冲出来的。对称的圆场子跟荣洛剧场一样⾼。早先有一个潜水夫,在一个透明的漩涡把他卷进去的时候,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一个大洋里的科里塞翁①。尚堡浅滩就是这样。这儿是七头怪蛇搏斗的场所,也是海兽聚会的地点。据传说,在这个无底深潭里,一个叫做克拉堪的蜘蛛精,也叫做章鱼精,不知抓沉了多少船。黑暗的海洋多么可怕啊!①罗马时代的一个圆剧场,可容八万人,是罗马名胜之一。人类对这种神怪的‮实真‬一无所知,只看见海上波浪的颤栗。

到了十九世纪,尚堡浅滩已经不存在了。不久以前建筑的防波堤,利用波浪冲的力量,把这座⾼大的海底建筑物摧毁了。同样,一七六o年在克洛西筑成的码头,只消一刻钟的工夫,就改变了海嘲的水流。嘲是永远不变的东西。可是永远不变的东西,往往比我们所想像的更听话。

第四章出现了一片怪云头目起先管他叫疯子,后来又管他叫科学家的那个老头儿,一直没有离开船头。船开过了尚堡浅滩,他便同时注意天空和海洋。他一会儿低下头来看海,一会儿抬起头来看天,特别注意东北的天空。

船主把舵柄给一个水手,跨过放船缆的舱口,穿过上甲板的过道,走到船头。

他不是从正面走到老头儿跟前的,而是站在他的⾝后,伸开手,倒背着胳膊,歪着头,张大了眼睛,扬起了眉⽑,嘴角上挂着一个介乎尊敬与嘲笑之间的好奇的笑容。

不是因为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就是因为已经觉到背后有人,老头儿一面注视天空,一面嘟嘟囔囔地说:“近百年来,计算赤经的子午线上有四颗星:北极星,仙后星,仙女星和飞马座的壁宿星。可是现在一颗也看不见。”他机械地一句接一句地讲着,嘴里半截肚里半截,含糊不清,一出嘴就听不清了,看样子,他好像不愿意讲似的。自言自语是精神之火的轻烟。

船主打断了他的话:“老爷…”老头儿想得出了神,也许是有点聋,他接着说:“星斗少,而风又太大。风时常离开自己的轨道,扑到海岸上去,而且是垂直扑下来的。这是因为陆地上比海上热。陆地上空气轻。海上浓重的空气于是就流到陆地上去弥补空隙。这就是⾼空四面八方的风都吹向陆地的缘故。必须在计算出来的纬度和猜想出来的纬度之间抢风行驶。只要观测出来的纬度跟猜想出来的纬度的差别,每三分钟不超过十海里,或者每四分钟不超过二十海里,我们的航路就没有问题。”船主鞠了一躬,可是老头儿没有看见。老头儿穿的那件‮服衣‬,好像牛津大学或者格廷大学教授的长袍,一副傲岸倔強的姿态,动也不动。像一位鉴定波涛和人类的专家似的,他在观察海洋,研究海浪,仿佛他在要求喧腾的海浪给他发言的机会,好教它们学点东西似的。他是教师,也是预言家,好像深渊的巫师。

他自言自语地说下去,也许是有意说给别人听的吧。

“如果舵柄是一只舵轮的话,我们还可以斗它一下。如果船速是每小时四海里,在舵轮上加十五公斤的力量,船行时就会产生十五万公斤的效力。如果把缆索多绕两圈,效力还要大。”船主又鞠了一躬,说:“老爷…”老头儿的⾝体没有动,只回过头来,瞪着眼睛望着他。

“叫我博士好了。”

“博士先生,我是船主。”

“唔,”

“博士”说博士(我们以后就这样称呼他吧)似乎愿意讲话了:“船主,有英国的八分仪么?”

“没有。”

“没有英国的八分仪,你就本不能测定⾼度。”

“远在英国的八分仪以前,巴斯克人就测量⾼度了,”船主回答说。

“注意逆帆。”

“必要时我放松帆索。”

“你测量过船的速度吗?”

“测量过。”

“什么时候?”

“刚才。”

“怎么测量的?”

“用测程仪测量的。”

“你注意三角板了没有?”

“注意了。”

“沙漏走三十秒钟的时间是不是准确?”

“准确。”

“你能肯定两个玻璃器中间的洞没有被沙磨坏么?”

“能够肯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