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躬身一礼,目光炯炯道:“还请陛下遣人清查此事来龙去脉,确保其中并无有私小人作祟、借忠良路远难言,大进谗言。”言下之意即是,定是有
人作祟,陆辞又如何会犯这种错!
听到许久不见的友人受此‘诋毁’,晏殊亦忍不住了,附言道:“陆秦州于京中多年,与臣私甚笃,臣本当避嫌,不应多言,然正因臣解其甚深,知其从无丝毫私
所求,除受陛下旨意裁决小事外,但凡大事,必当备上多份,请示朝廷后行事。不论此奏疏所报是真是假……”就连自被召还京中后,就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不曾清楚站边的王曾,也认为此事存在不小蹊跷:“臣亦……”赵祯哑口无言。
他纵使腹委屈,也不可能难道告诉义愤填膺的寇准和晏殊等人,那位‘
事的
私小人’,所折腾出的‘错漏百出的折子’,便是谋划此事的陆辞本人啊!
要真将这些人派去,岂不当场穿帮了么?
就在赵祯尴尬地保持缄默,不知如何作答时,素来最擅揣摩帝心的王钦若,眼睛倏然一亮。
按他推测,那信中所言,多半不是幌子,便是避重就轻了。
寇准这一莽夫当朝咄咄人,一心回护陆辞,却不想想,就观小皇帝对陆辞那简直称得上无以复加的信任,若不是真到了难以遮掩和化解的地步,忍无可忍了,又如何会当朝亲口发难?
王钦若越在心里盘算,手里的把握就重上一分。
在他下定决心,要争这一一探究竟的职事,好去探探陆辞的底时,赵祯便如得救星一般,赶忙忽略了一干陆辞友人的‘群起攻之’,直接点中了这位朝中颇有名望的主和派:“王尚书掌户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便由王尚书跑这一趟吧!”作者有话要说:注释:户部与州不仅在财物的实物管理上存在着业务联系,而且对各州财物的帐簿也进行相应的管理。州必须将各种财物的对应的帐簿,呈送给户部,由户部对帐簿情况进行审劾,在帐簿上接受户部的管理。
“淳熙四年薛)元鼎奏,驱磨本州财赋,惟凭赤历,难以稽考,望委户部行下本州,将州县应干仓库场务每处止置都历检照,如有虚支妄用,许本司按劾、取旨。其他州郡亦乞依此施行,从之。州向户部呈送的帐簿是有一定的格式的,通过这些向户部呈送的帐簿的格式,我们可以了解州应向户部说明哪些东西。如州向户部呈送的“无额上供钱物状"这种文状就得将旧管、今收、支过、见在的钱若干,.物若干,起发若干,留用若干等等情况详细载明,以备户部审查,通过这种文状,户部能够清楚明了州的财物情况。(《宋代州制研究》)第二百三十五章在赵祯眼中,王钦若此人‘圆滑’,却又‘颇有才干’。许是走惯了捷径,太重于揣摩帝王心思,难免就少了将劲用在正途上的时候。
让人牙之余,又跟对付一块滚刀
似的无可奈何。
毕竟王钦若极识时务,当在意识到真宗神智发昏、随意拿人开刀,他再玲珑心思,也难复以往亲密时,就彻底沉寂了下来。
老老实实地几年过去,挣扎得多的丁谓浮浮沉沉,寇准李迪青云直上,他却是一潭死水。
就连朝中争辩最凶时,他也极少出头。
哪怕赵祯对曾大力支持和推动天书神教的他心存芥蒂,也挑不出错处来。甚至因王钦若沉下心来办事了,也的的确确攒了不少政绩……赵祯再在心里到些许别扭,也还是不偏不倚地进行了调任,令其得了个户部尚书的实职。
然而一心始终牵挂相位的王钦若,又怎么可能真似表面上的风平静,对仅居一尚书的职事
涕零?
他蛰伏这么些年,无时不在苦思重得圣心、起码不叫寇准、陆辞一派一家独大的途径,眼看着一个大好时机摆在跟前,才没忍住跳了出来。
——王钦若自是不知,在新帝眼中,他可真是前所未有的善解人意。
在面对着小夫子一干不知情的友人打抱不平而来的凶狠攻势,赵祯一方面有苦难言,一方面真觉招架不住。
就在他快撑不住的时候,本就是最合适人选的王钦若主动蹦了出来,那可不是巧了么!
只是,听得赵祯毫不掩饰喜悦的这一句后,寇准和晏殊等人忍不住一愣,王钦若的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怎么听着不对?寇准与晏殊蹙着眉,直觉有些猫腻,不着痕迹地换了个眼
,同时偃旗息鼓。
赵祯话一出口,当即就知不妥了。
面对这么一群人,自己着实不该以那么
快欣喜的口吻说的……这不就差点穿帮了么?
得亏这些年来监国练出的城府,此时面对群臣灼灼中透着微妙的眼神,饶是赵祯心虚,也及时稳住了面上神情。
他心里不住打鼓,却仍淡定自若道:“有王尚书不辞劳苦,为国排忧解难,实乃幸事。如此便定下了。”王钦若:“……”发展至此,他脊上全是后悔的冷汗。
分明是他太过莽撞了。
官家生仁厚,若陆辞真是犯下弥天大错,令官家恶了他,官家也多半会顾念旧情。
为存其颜面,要么贬谪,要么置于闲职了事,而决计是不会有刻意羞辱的心思的。
若事态当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