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得极其起劲,整个人都泛着叫丁谓等人眼痛牙酸的意气风发。

发表了一整个早朝的个人演讲后,寇准心情畅快,倒是无意中就将落在陆辞身上的小小纠结给忘干净了。

分散,各往各署,陆辞也不例外。

他与晏殊远远地用眼神打过招呼后,才慢条斯理地从袖中掏出自制的简单地经。

他望了望初升的头,借此辨认了一下方向,就慢悠悠地往太子所在的丽正门走去了。

赵祯身为皇六子,且生母地位低微,却能得封东,所凭的,并不是他自身天资有多聪颖出

而纯粹是因他身体健康。

毕竟赵祯的五位兄长,皆都不幸早夭,多年来这天大的馅饼兜兜转转,今年才在他的头上尘埃落定。

作为唯一幸存的皇子,赵祯自然被寄以厚望。

如此培育的结果,便是小小年纪就沉默庄重,不苟言笑,颇有‘储君风范’。

据晏殊不知真假的说法,曾有伶人进,不论是变戏法还是玩杂技,这位东看后,都是毫无反应的。

陆辞:“……”尽管赵祯极其尊师重道这点值得庆幸,但这样的养成环境,未免也太惨了吧。

陆辞一边往东行去,一边在心中猜测赵祯的情时,还在密州勤勤恳恳地知着某县的柳七,才收到姗姗来迟的信件。

陆辞在确切上任前,都不愿将自己又被升职的事说出,这回也不例外。

柳七开启信件时,还为回想起不久前的养鸭防蝗、叫汾州鸭也成了风靡一时的特产的而忍俊不

毫无防备下,就读到了陆辞轻描淡写的‘承蒙陛下厚恩、王相看重,升任太子左谕德,已回京述职’的内容。

“…………”

“…………”

“………………?”柳七眼,又抖了抖信。

在毫不自知地引来官署里其他人好奇的打量目光后,开始颤抖的,就变成神恍惚的柳知县本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1.丽正门:皇太子位于丽正门内(《宋代官制辞典》)p262.官服颜(之前备注过,但估计你们忘了)按照宋代典志,三品以上官员的服装为紫,五品以上官员的服装为朱(《两宋文化史》)3.升朝官升朝官乃指可以朝见皇帝和参加宴坐的中、高级官员的总称。北宋前期,文臣自太子中允,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为升朝官。神宗改制,文臣自通直郎到开府仪同三司,武臣自修武郎到太尉,为升朝官。(《两宋文化史》)4.关于赵祯格:这位皇家第一,且唯一的男孩儿自从降生之起,就被当年全世界(没夸张,中国那时就是世界文化之巅)最杰出的老师们调教成了一位沉默庄重的优秀儿童。史书记载,就算在他面前变戏法玩杂技时他都不动声,统统地看不见。(《如果这是宋史3》)第一百二十四章柳七神恍惚地杵了许久,伸出一手来,颤颤巍巍地往后摸索一阵。

当手碰到冰凉的椅背后,他才慢地挪动身子,无比僵硬地坐了下来。

他面上还是一片空白,下意识地灌了一大口茶,才算是缓了这口气。

但心里的震撼,却久久消散不去。

他记得清清楚楚,距陆辞凭连中三元而金榜登科、打马游街、名扬天下的那,明明只过了一年出头。

到目前为止,一甲内比陆辞低上一两班、包括榜眼蔡齐、探花萧贯,以及三班的柳七自己等其他人,月余前才通过了一年一考,离三年任,都还隔了近半的距离。

天底下大小官员,不都是这么按部就班来的?

纵使辛苦漫长,但有这实打实的进士出身,便注定前路璀璨。

即使不与底下人比,似柳七这些有幸直接得了官职任命的前四甲,只消看一眼第五甲不但需等吏部诠试通过,还要等何处有了空缺才可跻身的窘迫,就由衷地到庆幸了。

而对那两百多名落入五甲、同进士出身的士人们而言,他们又比三试之后还是榜上无名、需黯然还乡的那数万人,要好得太多。

谁又知晓,会有陆摅羽这么个得天独厚的狡童,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叫他们这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忙乎公务的同年只剩望尘莫及,心郁卒的份了。

柳七刚怀羡地大笔一挥,写上一首贺词,但信口还没封上,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也不对。

真算起来,陆辞所经历的,本不是什么天时地利。

倒恰恰相反:场场皆是不折不扣的天灾人祸。

不过陆辞是个极能耐的,不论是突如其来的左藏库大火,还是肆四野的夏蝗之灾,只要撞到他手里,都是刃而解。

在一干损失惨重的官吏中,唯独陆辞化险为夷,这要还不能颖而出的话,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若他只是独善其身,或许还会授人把柄,然他但凡有些余力,都会去拉上周边人一把,在事发之前,还曾奋力递上奏疏。

无奈人微言轻,所提的话语,并未收到足够的重视。

更可惜的是,这份见微知著的能耐,和能言直谏的魄力,却很容易被别人忽视了。

怕是只单单看到在其他人累死累活还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