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的时候,朝中也正为了此回大火之事,吵地翻天覆地。
官家近来为愁这事,连仙都修不动了,整天就双眼放空地坐在龙椅上,没打采地听底下人争论不休。
王旦之前要将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的表态,并无半分作伪,一旦确定官家喜于陆辞逸群,没了杀心后,就安安心心地上表‘待罪’,在府中候着,等待发落了。
而官家历来极其看重王旦,凡事都要征求对方意见才作决断,当然舍不得把这天灾的‘罪’降在其身,让自己身边少了得力人。
两相权衡下,他索舍下一些颜面不要,大大方方地下了罪己诏,历数了过去些年的错处,就
此事盖过。
不料罪己诏才下没几,就终于查出,荣王府失火之事,并非天灾,而是人为。
既是人为,就需厘定责任,进行惩处。
等具体查完,便得出结论,这场惊变要具体量罪的话,需受极刑者,竟高达一百多人。
面对这一百多条人命,向来秉持祖宗传下的‘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行事的赵恒,难免犹豫了。
而静心待罪的王旦,一听说这一急变后,更是片刻都坐不住了,赶紧上表,说道:“只为此事,不但臣已递表等待降罪,连陛下业已降下罪己诏,且昭示天下了。才过数,忽又将灾祸之由归咎于他人,此有朝令夕改之嫌,如何向天下昭示诚信?”一直没怎么吭气的枢密使寇准,也
身出列,帮腔道:“依臣看来,火虽是因人而起,然难以扑灭,且因大风而迅速延烧,又何尝不是‘天谴’呢?”赵恒一想也是。
对于动作太慢,吵了好些天,都快平息了才清楚是人为而非天灾的这些官员,他心里其实也正不
着。
罪责都已经揽在身上,面子也丢了,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此改来改去,岂不显得他不辨事情真相,白白折腾一趟吗?
于是放弃了追责的想法,索还将当坐者的罪过,以‘扑救足勇’为由,一概免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1.宋代中央官府刻书单位很多,有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和校正医书局等。其中以国子监所刻的“监本”为最多、最有名。(《两宋文化史》)2.和气:王旦与赵普以来的大宋宰辅一样,都是负有“以天下为己任”道义担当的人物。他们与宋帝一道,在推演天下太平时,特别注重“和气”。所以,与历朝历代相比,大宋帝国是最少酷毒戾气的时代。
“杀头”
“灭门”这类狠戾心机,似乎很难出自帝国英之口。他们很难说一句“拉出去杀了”,很难潇洒一挥手,说什么“该杀杀,该抓抓”,尽管他们有这个权力。在这方面,就像王夫之评价太祖赵匡胤用过的那句话,“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他们宁肯陷入“仁者之愚”,也不愿意一逞“凶暴之气”;宁肯因为“仁者之愚”而贻误良机、而面临不测、而遭遇后人视为“迂腐”的嗤笑,也不愿意在当下启动杀机。(《大宋帝国三百年7-真宗赵恒下》)3.追责的具体过程如文中所说,因为陆辞在其中起到的影响局限在集贤院,所以就没做改变了。
第九十五章朝中风起云涌,馆阁里头,却还是一片风平静。
——至少目前如此。
即使沐浴在宋绶
含心疼的目光中,陆辞仍是一扫大火那
的强势做派,恢复了老实内敛、平淡无波的状态,中规中矩地完成份内之事,绝不
手其他。
被隔三差五送到家里来的御膳养叼了胃口后,陆辞连樊楼任店等大酒楼都甚少光顾了。
只每天雷打不动地去一家位置偏僻、环境清幽的茶馆,饮饮新酿的霜果茶,再尝尝店家亲手做的新鲜茶点。
这忙完馆阁中事后,陆辞戴上帷帽,就骑着小灰马,
门
路地到茶馆来了。
刚一进门,眼尖的店家就赶紧放下手里的账本,笑容面地
了上去,亲自招呼:“陆校理来了,快楼上请。”陆辞莞尔:“你忙你的去吧,我来这么多回,还不认得路么?”他几乎每天都是同一个时辰来到,又坐的同一间厢房,店家见多了后,想着茶馆客人也不算多,索
每天这时候,都将那厢房给他预留着了。
店家笑道:“再忙也不少这么一会儿。”客官再温和近人,他们开门做生意的,却不能真这么做。
陆辞也不坚持,由他领了自己进包厢,点了四五样茶点,就悠悠然地一边翻看借出来的馆中藏书,一边不时扫扫下头走过的行人,安心等待了。
没过多久,他眼角余光忽然扫到一进馆来的客人身上,不由一顿,定睛看了过去。
可不正是晏殊么?
陆辞不动声地将书合上,妥善收回包袱里,就站起身来,走去推开门,下楼去了。
正准备送茶点上来的店家与他半途面碰上,不由着急道:“陆校理怎么出来了?若有需要,拉拉厢房里那铃,喊伙计上去就好,何必劳烦您亲自跑一趟。”陆辞笑道:“我进门时忘了用一楼的活水净手,才想着下楼一趟。况且就走上几步罢了,无妨。”店家不疑有他,“哎呀”一声,又跟陆辞道了几句歉,才安下心,先将抹茶和茶点送入厢房了。
陆辞走下一楼,一下就被晏殊给看到了。
正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