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釉再次陷入沉思。艺术相关派系可以叫戏剧学院派,厨艺总不能叫新东方派或者蓝翔派吧……

而菜系派别一般是以地方为冠名的,比如鲁菜、川菜……沈釉因为个人口味喜好,做川菜湘菜比较拿手,但虽然这个时代还没出现这两种菜系,沈釉这个常坪城人也不好擅自起那么远的名字啊?

孔均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不如叫辣菜吧。师父是我见过的把辣味和茱萸运用得最妙的人了,这特独一无二!”从碾子、穗子、谷子……等人的名字也看得出,孔均在起名方面也是没什么天赋的。

但沈釉居然还认真思考了:想起村长帮他种下的辣椒,等收获了岂不更是独家一份?把特直接放在名字上,一目了然,多好!

虽然好像有点怪怪的……

但沈釉并没有多想,也懒得再动脑子,随便就采纳了孔均的主意:“那就叫辣菜吧。”不然他可能图省事直接叫干锅派……

于是在严坚成和卢志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派系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下来了。

沈釉直到晚上窝在林景珩怀里进入贤者时间,才忽然灵光一闪:辣菜不是网上惯用的拉踩谐音吗?作为一个艺人居然没想起来,真是穿书太久偶像失格!

沈釉忧伤的想,从这个名字上,就觉到了这个派系将来会掀起血雨腥风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调整大纲停更了几天,非常抱歉!我会勤奋的补上来的!

希望我再也不要写着写着就纲了……tat第37章拜师孔均对此事上心非常,回去就请人算了个黄道吉,决定就在干锅记举行拜师仪式。又请了不少城里有名望、有地位的体面人来做见证——他现在时常去府中给女眷说书,在街上也有些名气,算是能和本地乡绅说得上话了,大部分人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就是自己不去,也会派管家送上一份贺礼。

其中也包括了上一次见证他拜师的严掌柜,还有孙师爷等人,唯独没有按照说书人的规矩,给本地说书人发邀请,给徒弟们个什么“保师”、“引师”。

毕竟梁子早就结下了,沈釉教导得表演方式又自成一派,不需要和同行探讨,孔均也是硬脾气,不稀罕和他们示好缓和。

以前因为没有拜师,孔均没少被行内排挤。虽然他可以模仿别人说书,但一些技巧的东西会用“黑话”来教,什么“念嘬”

“念团”

“本果”没有师父教导本听不懂,因此孔均才无法融入进去,也曾郁闷过一段时间。不过现在孔均完全不在意了,他师父的表演技巧不知道高这些人多少,黑话听不懂又有什么所谓!

到了正子,沈釉特意歇业一天,专门空出来办拜师仪式。自古以来各种仪式几乎都避免不了吃饭这个步骤,行了礼数之后还得请宾客们一顿宴席。沈釉有点偷懒,不想收徒的子还要亲自下厨,干脆让严掌柜介绍了个厨子来做了几桌宴席。

严掌柜也一大早的就来帮忙。他侄子出息了,没多长时间就要被沈釉正式收了当徒弟,严掌柜的大哥大嫂把他好一顿夸奖谢。严掌柜自己心里也别提多高兴了——他之前和孔均同辈相,后来就在沈釉面前低了一辈。现在侄子拜了沈釉为师,好像又可以杆了,再看孔均也莫名带了点优越

孔均:“……”孙师爷就更高兴了,他自打发现了昭诚侯世子住在沈釉家里,就跟县令汇报,派了人在附近巡逻蹲点,以保证世子的安全。结果危险没遇上,狗粮倒是吃了一碗又一碗:这位世子跟这沈小哥儿的常相处简直如夫夫一般——还是十分恩的小夫夫,不开店时总是同进同出、同住同食,搞得孙师爷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搞错了,这并不是什么世子,就是沈小哥儿家汉子。

后来还是盯梢的人瞧见几次小伍、小陆来给林景珩送公文,见过他们穿着的侯府侍卫制服,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今孙师爷当然愿意跟沈釉多搞好关系,这小哥儿将来的大富大贵是少不了了,搞好关系说不定还能在世子面前混个脸呢!

拜师仪式得还是隆重的。戏剧学院派先拜,给沈釉这位祖师和孔均磕过头之后,就跪着听孔均训话,这也主要是表现出当师父的威严。沈釉这个祖师倒没什么想说的,并且对人一直跪自己还颇有几分不自在。

碾子晕晕乎乎的按照沈釉和孔均的安排,带着穗子和几个不太悉的新师弟磕了头,就成了孔均门下的大弟子了,以后谁见了都要叫一声大师兄。这些徒弟们也没什么钱,都是吃住在孔均家里,只能凑了点零花给师父买了个缂丝的扇套,给沈釉送了条抹额,还多半用的是沈釉给碾子的零花钱。

说来也是巧,孔均送给徒弟们的礼物也是扇子——雪白的扇面上写着五个泼墨大字:戏剧学院派!

沈釉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要被闪瞎了眼:自己起来叫着玩还行,写扇子上昭告天下也太羞了!

他这个做师祖的倒没什么礼物送给徒孙们,只道:“我已经为你们请了识字的师父,每上午会去教导你们识字。不图你们有多大出息,但自家的本子总得看懂才是。”几人又惊又喜,连宾客也窃窃私语:这请一位先生来教书,可是笔不小的费用呢,况且还不是送去书院,而是给他们单请了家教。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