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马凤凰昨天身上那一小块疑似杨梅疮的检查结果已出来了,他昨特意帮忙去城西寻了个专给人看杨梅疮之类恶病的郎中去问了问。

那年岁颇大的郎中一见这东西就惊了,仔细将那块烂病灶端详了半天才给出了这么个回答。

“段爷,您猜的没错,马凤凰的身子上却是没得脏病,她身上那东西叫死人疮,乃是一般杨梅疮病人往别人身上带的,因为病没发开来,所以这死人疮就只长了这么大,所以该是旁人染给马凤凰的,而且这子就不超过七。”这话似乎将杀死马凤凰那个凶手的特征又放大了一点,但结合那举子的话却还是令三人这查案进度有些难以突破。

偏偏就在这晌午,三人正在这饭馆继续讨论案情,继续吃饭时,在这酒楼里却发生了这么一幕。

因为就在小二端着盘下酒用的炸油渣过去时,一个用过酒菜,油光面要下去的客人却是和那小二撞了个正着。

油渣翻了,溅了两人一身。

那客人顿时急眼了,拽住着小二的领子就大喊了一句话。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

但在听到的那一刻,从昨晚开始就一直被困在一个连环局中的富察尔济和段鸮都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马凤凰身上单独出现的那一处杨梅疮。

和举子关于第四个‘嫌疑人’的目击证词仿佛在这一刻都融在了一起,以至于他们和马自修一说,那捕快也是惊了,赶紧追上去就一把抓住那客人和小二来了这么句。

“你们且赶紧将方才口中的话再说一遍!”

“啊?官差老爷,什么话?”

“就是方才你们俩吵的时候那句!再说一遍!”

“哦,我说,我说……就,客官,我,我身上都是……油渣味,你身上也都是油渣味,这……这天底下油渣味都一模一样,你怎么闻得出咱们俩身上到……底谁带着油渣味呢?谁又是真的沾上了油呢?”——这一连串的谎言背后,真相竟然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为什么这句话就是解释了真凶是谁呢?

卖货郎和画师究竟哪个才是嫌疑人a呢?

请锁定下一章——惊马缉凶!哈哈!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的小天使哦~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1个;谢灌溉[营养]的小天使:晴天16瓶;秘密蘼、昨夜莹莹火10瓶;阿臧2瓶;非常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八回(中)那个小二和客人之间的对话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件事,或许还要说回到一开始,张梅初被害一案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那一次案子发生在中元节夜里。

所以关于红睡鞋女尸案的犯罪定,从张吉老捕快最初亲自接手,到处州府官府其他衙役手中时,就将其定义成了一桩连环凶手案。

因为受害女死者身上的死前特征和被杀手法基本一致,后来段鸮亲手替四名死者验过尸之后,又都发现她们有着同样大小的一双脚。

红睡鞋,红指甲,女人,脚。

——这四个基本的犯罪要素,组成了这四起案子被害人的共同特征。

据这个,处州府官府一直以来取证和查案的方向,都遵照着说,在这四起案子中同时具备作案动机的人去调查。

但其实,所有涉案人也或许都忽略了一个地方。

那就是,如果举子口中的提供的那句证词是有一部分是真的话。

那么也有一个可能,是建立在马凤凰被杀那夜的嫌疑人,本身不在中元节那夜三个嫌疑人之中的。

因为,第四个被害人马凤凰被杀。

很有可能并非和其他三起是同一个作案人,而是一起——模仿犯罪。

什么是模仿犯罪?

据段鸮多年来遍读此类关于犯罪者心理学的书籍卷宗所留下的印象的话。

这个词最早见于明时,后传至本朝。

寻常民间多年未见过此类特殊案型,却也在刑民立案中一直有着极高的地位。

据说,在当年的明末漳州府衙就发生过类似模仿犯罪的先例,那时,有一个漳州写诗词的诗人,在家中创作了一首名为《绿衣》的诗。

这诗原是赞美其深的一位当时著名的秦淮歌姬的。

那诗中多写女子身着绿衣之美,体态翩然好似林中仙子,因诗写的好,极有风韵,因此,这首《绿衣》在当年文坛一经发表就受世人喝彩,说是首当世难得的一首七言绝句。

可在那之后,才子佳人的故事却并未来一个完好的结局。

因为歌姬和诗人因情淡漠分开之后。

转而决定嫁于当时一家中造船的员外郎做二房妾室,还说不就要去往南定居,绿衣之誓破碎,那漳州诗人却也因怀恨在心,对旁人就发了魔怔。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九年,这诗人某夜潜至秦淮河边的一间舞坊。

心预谋之后,在酒后将对方在房中用绳子勒死,并用一把藏在袖子里的榔头砸烂其脸部,毁其尸体,最后将其身上包裹绿衣丢在了河中。

事发后,当时明廷的锦衣卫和东厂众人全国出动捉拿此人,甚至动用了不少遍布拼命百姓的暗哨,却都一次次扑了空。

此后数年,明朝在那一年各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