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权的消失终究还是对身处地狱的国王造成了影响。国王沉睡了接近百年。

而正如魔鬼所说,国王自己教会他的人民如何杀死他。

血腥变革之后,以国王当时的权力和地位,他完全可以将变革披裹上一层道义的外衣,也可以在变革完成之后引导舆论的方向。他可以在当时加强对思想的统治,将封建王朝独裁植进人们的脑海。

然而他没有。

他任由人们对自己加以评议,任由一颗由他亲手种下的“一旦制度不符合现实所需,就应该被摧毁”的种子在人文主义与理主义里生发芽。最后在十八世纪长成参天大树。

“弑龙者永为弑龙者”成为蔷薇家族的箴言,悬剑者代代相传……

他亲手为自己铺下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

一切皆可牺牲,一切皆可抛弃。

——在这“一切”里,包括他自己。

魔鬼走到国王身前,走了他正在看的书。

国王向后靠在冰冷的长椅背上,微微仰起头。魔鬼的面容一半隐没在影里,苍白冰冷的脸庞带着点地狱生物特有的恶放肆——这就是他的骑士,他的契约者,而现在他属于他的骑士。

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个季节,蔷薇花开的旺盛。

墨绿的枝叶与猩红的花华丽得像离奇的幻梦。在斑驳的影下,为魔鬼所有的君主与他的地狱骑士自然地拥吻着。风吹动蔷薇丛,婆娑作响,低沉的息之间十指相扣的手。在一个间隙,国王冰蓝的瞳孔印着黑发的魔鬼。

“其实我从来没有后悔。”他忽然说。

“没有后悔什么?”魔鬼问,他们的额头贴得很近,近到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一切。”他所承担的宿命,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他为自己书写的结局……包括那个最初的契约,那个失去所有人民的君主与被剥夺名字的魔鬼签订的誓约。

魔鬼扣紧国王的手,他没有再说话。

他们生而孤独,可在他们相逢之后,也就好像再没有那么孤独。

史书跌落在他们的身边,就像他们一起走过的漫长岁月。……………………普尔兰一世的亲笔信展出之后,果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络上,对普尔兰一世的不同看法引发了一波波论战。普尔兰一世的个人品质到底是好是坏,在历史上,在当时人眼中,他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尔兰一世“背誓”行为到底需不需要遭到批判?

一系列问题涌出,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为此争吵。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格朗国家电视台专门开了一个节目,请来了罗格朗第一学院的历史学院院长,霍兰老先生。他拥有一枚剑与蔷薇的徽章,这表明了他的身份“罗格朗战略观测局成员”——比起这个又长又奇怪的名字,有个更简单的称呼:悬剑者。

“在正题之前,我想先提一个人。”面对主持人,霍兰老先生温和地笑了笑,看向电视机前。

“希恩·罗兰斯特。”主持人出了然的神

希恩·罗兰斯特,1433年蔷薇铁骑的将军,反抗神圣军战役前期的东南指挥统帅,布巴斯撤退的指挥者。在神圣军运动结束后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希恩将军在人们心中一直是“胆怯的叛徒”

“导致罗格朗东南沦陷的罪人”这样一个形象。

直到十八世纪末,罗格朗从政权制度更迭的动中平复下来后,蔷薇家族的旁支,第一学院历史系的悬剑者们主持了一次对希恩将军的平反工作。

在那一次平反中,悬剑者们对当时的罗格朗与神圣军的兵力对比,布巴斯的防御能力,海上神圣军的行军速度等等进行了考证,将一直以来遭人唾骂的“沦陷之辱”的布巴斯大撤退重新定义——这不是出于希恩将军本人的胆怯而做的撤退,而是出于对整个战局的利益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撤退。

平反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当时,普尔兰一世虽然追夺了希恩·罗兰斯特的爵位与职务,但是在王室的秘密档案中却依旧将希恩·罗兰斯特登记为蔷薇铁骑的第一位将军,并没有抹去他的名字,也没有注明他的卸职时间。

这意味着,在当时,至少在普尔兰一世那里希恩将军是无罪。

诸多线索结合起来,指向了一个事实:希恩·罗兰斯特在布巴斯的撤退行动是经过国王本人允许,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国王下令的。而希恩·罗兰斯特之所以留在布巴斯,是想要以自己的死来平息民愤。

最终使这个观点得到肯定的是在十八世纪上半叶,保密年限过后,蔷薇家族公开的相关作战档案和当时内务总管的相关记录——国王曾给予过希恩将军一封密信。

“直到今,还有人认为希恩将军的选择难以理解。”霍兰老先生娓娓而谈,“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对这一部分历史不悉,对当时的城市人口,组织能力,军队行动能力……这一些必要条件的陌生。如果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生产水平社会制度上,去看当时的选择,自然疑惑为什么一定要放弃城民,为什么不带他们走?”

“但是,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去衡量中古背景下的人们,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

“您的意思是,如果不去看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