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拿过去,余海却都巧妙地掉了身,避开了。他甚至还拿着我的委任状到门口转了一圈,毕竟是朝廷上的东西,县民们虽不懂,但一瞧见那几道鲜红的大印便纷纷噤了声。
偶尔还有几句慨,“像是真的……”
“官府的好东西呀!”随即也都消湮在这瞬时涌上来的寂静中了。
余海的动作倒叫我又生警惕,我的委任状,他为什么避着唐代儒和王县丞?众目睽睽之下,难不成他们还能撕了我的委任状翻脸不认吗?
接着我余光扫到虎十三身后的一个“金甲卫”,趁着无人注意时,悄悄动了动自己间的剑,将剑柄与剑鞘转了个方向。
金甲卫行动并不用剑,偶有间佩剑的,也只是做个样子。
落鹰山遇袭那次我瞧的清楚,远距离用长鞭,近身搏斗用短刀,都是凶悍又周密的武器。不像剑,装饰意义要远大于实用意义。
原先他的剑柄是朝后的,如今他转了方向,剑柄朝前。
若有什么,右手可在第一时间出剑来。
那么现在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些金甲卫也是唐代儒的人。节度使有调兵遣将的权利,如今唐代儒坐镇五仙县,要派些编外兵士灭我们的口,最后嫁祸到通天寨里,岂不是易如反掌?
如此,余海防着他们碰到我的委任状,便亦在情理之中了。
余海尚不知情,照旧小心翼翼的把委任状还给了我,“孟大人。”他这一声,算是彻底承认了我的身份。
我接过来对他一笑,“劳烦余县令。”他承认了我,便是和我站在了同一条线上,后我再有什么反覆,他便也
不了干系。
算来我与他只见了屈指可数的几次,初见那次寥寥几字的道,到今天却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下一刹那,我们会相逢在哪种境遇中呢。
我对自己的笑意,向来都不吝啬。
“孟大人此身分明,可监察史,还有这个属官……”唐代儒也笑了一声,看向虎十三,“你的委任状呢?”虎十三身后那人指尖一蜷。
我喝道,“过来!”虎十三闻言,还未走出几步,身后那人忽然出了剑,因离得近,甚至手臂都不需太大的幅度,便可将虎十三前后贯穿!
丁四平也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动静,那人出剑的同一刹那,丁四平也甩开了长鞭。他不知是何时解下的,一直盘握在手里。虎十三看不见身后的动作,但凭着与丁四平多年的默契,往前一
身,接着一扭,堪堪避开了。几乎是同时,丁四平的长鞭也卷住了那人的剑,“叮当”一身,佩剑落在地上,我看了一眼,剑柄上雕了“英武”二字。
用的秦篆,厚重古朴,云潞所属,再不会错的。
人人都知二皇子掌五路参将,英武将军云潞所率边军便是其中一路。
南挝一战,二皇子借着云潞在圣上面前很刷了些好。
据闻,云潞回朝后,二皇子也把五路参将的兵权都了出来。几位将军纷纷换了位置,五路参将也都更改了名号,并入到了不同的军营里。
当在朝上,圣上
我直言,如今竟成真了。
果然尹川王还有内应。
无论是哪位皇子,与节度使勾结,再里通外国,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圣上便只不过是个空架子。
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我脑子里已转过这么多东西来。
“放肆!”唐代儒一拍惊堂木,怒斥,“这算什么金甲卫?竟然当堂行刺!把他押到地牢里去,严加审问,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指使!”后人要说起今年的五仙县来,只会用简简单单的“盛英十二年之”来概括,古来天家是非多,看来无非还是因为九重金阙上那个宝座引起来的。
然而就此刻,我们所有处在盛英十二年中的人,都没有想到,当堂行刺不过是个开始。
这场子,竟绵延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里生灵涂炭,山河凋敝,民不聊生。
自然,这都是后话。
丁四平出了手,必不会沉默,他解下间佩剑,双手捧起,“唐老爷,这是圣上亲赐太阿剑,见此剑者,如见圣上!”唐代儒嘴角一
。
听见这名字,我也怔了怔。
不是说丁四平只管监察我一个人吗?怎的拿出了太阿剑?
我不认识太阿剑,常见圣上佩戴,便以为这柄只是寻常贴身佩剑。
太阿是圣剑,太宗立国,便奉此剑入了翟瑛阁,明确表示每任节度使上任前都要去这柄剑前拜一拜,以表自己忠君为国不惜身死之心。太阿剑出,便如圣上亲至,唐代儒做节度使有些年头了,自然认得。
于是他走下堂,单膝跪在丁四平面前,“臣唐代儒,见过圣上。”有唐代儒做表率,旁人自然不敢怠慢,整个县衙呼啦啦跪下一片,我顿了顿,也跟着跪下了。
“圣上口谕。”丁四平面严肃恭谨,我虽也有个念头这是否是丁四平情急之中编出来的口谕,但丁四平应当没这么大的胆子,“丁四平,你既为孟非原一行监察史,就顺带替寡人看看这丹州吏治:是否有官员以权谋私,是否有官员欺上瞒下,是否有官员手脚不干净做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有人为难你,你就拿出这太阿剑来,若你不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京师……寡人就叫节度使给你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