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星之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发表于《科幻世界》2003年10月号,封面故事)镜301a是她的名字,她的号码,她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标识。

有时,她偶尔会在照镜子的时候,恍惚地想起,这窗户一样映照出整个世界的物体同她的关系。

记得在很多年以前,她对一个朋友写道:我一直相信,在宇宙的某个地方,还有另一个地球,那个地球上也生活着另一个一模一样的镜。

后来她才知道那叫平行宇宙,而在知识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若干年后,她对于此类科幻概念嗤之以鼻。但不知为什么,在与镜中的自己目光相触的瞬间,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镜子里晃进一片影。镜301a回过头,对着沉着脸的丈夫缺213b。

“磨蹭什么。”缺说,他的胡子茬一夜间顶破了下颌和上的皮肤,青青的一片“一照镜子就没个完。”镜301a一转身忽悠了一下,绕过挡在通道中的缺,然后顺势了半圈,在门口站定,对着缺宣布:“上午我要去受太空署惑星考察二队的体质考核,听说如果合格,就直接留下培训半年,然后送我们去惑星考察。”缺眨巴眨巴眼睛,毫无表情地点点头。

“你没有话说?”缺惊疑地张开嘴,好像对于“他应该有话说”的潜台词大困惑。

“你不是去工作吗?”镜深扫兴地一甩头:“再见。”她走出公寓,招了一辆空轨出租,向出租车的钥匙孔里喂了两块钱,这辆红的合金小飞马一跃跳上了城市上空闪亮的空轨线,向太空署的所在地“梵都”飞奔而去。

人类成功登陆惑星是22世纪50年代最令人兴奋的话题。太空扩张的拥护者们力图让大众接受:惑星是我们在这广漠的宇宙中唯一的孪生姐妹。仿佛大海中两颗一模一样的珍珠,又像是恒河里两粒一模一样的沙子。纵使星汉迢迢,依然灵犀相通。于是这颗与地球年龄相当、身材相若、质素相似的姐妹星在那些太空贩子的口中成了整个人类的未来福地。对月球、火星恶劣活条件大为不的殖民者们,也跃跃试地打算开始飞向惑星的新征程。

通往梵都的空轨途中打出一幅三十层高的气体图形广告。画面上是一片幽蓝的天空,充生机的绿山峦怀抱着少女眼泪般清澈的湖泊。动的霓虹气体从湖心蒸腾而上,慢慢凝成两行竖排的大字:“惑星,无污染的新地球,人类的第二个家乡。”空轨出租从那道霓虹中穿过的瞬间,镜301a忽然觉得自己的口跳了一下,仿佛那里和另一处地方由一极细微的、看不见的线紧紧相连,而那一跳,就是缘于线索另一端的一次悸动。

“我…我想去。”她喃喃。然而能否成行却要看体检结果。本次在梵都接受体检的科学家有40名,而考察二队的名额仅5人,竞争相当烈。

“镜301a。”

“我是。”

“地球古生物学博士,专长是研究生物进化历史中的异常突变。”工作人员的口音甜腻得可疑“您在初试中的成绩非常优秀,希望您能顺利通过体质考核。”

“谢谢。”

“请跟我来。”一身防护服、让人想起二战毒气室的工作人员带着镜301a走过重重的透视仪器和心设计的测试房间。大约三分钟后,他们进入一座白穹顶的大厅,厅里整齐地摆放着20具卵形太空舱,镜被指派到第15号。工作人员打开舱门,让镜平躺在白云母石上,无数或或细的电极自动接在她身体的各个部位。舱门合上的时候,一个柔和的录音女声说:“我很高兴地通知您,您的多项身体指标已经合格。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请闭上双眼,放松身体,等待唤醒铃声。”镜301a呼了口气,合上了眼帘,放松身体。舱内的空气中似乎添加了安神抚气的熏香。她的意识逐渐模糊,直到听到当当的铃响,铃声一阵紧过一阵。

舱门自动弹开,一位穿着太空署制服的年轻军官走到她身边,笑容可掬:“恭喜你,镜301a,你已经合格了,请跟我来。”

“合格。”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懵懂地爬起来,一脚深一脚浅地跟随军官走入另一层密室。太空总署惑星开发司的司长正在那里等待着,嘴角挑着意味深长的笑。

镜301a在司长桌前站定,这才发觉另外还有四人早已站在一边。他们多半就是这次考察的同伴了。

“恭喜诸位,你们是胜利者。这次太空署在相关科学领域发起的志愿报名活动中,共有700多名符合初选条件的科学家报名,通过初试删至40名,而完全符合身体要求的就是你们五位。我希望你们做好心理准备,明天,你们就将踏上征程,为人类的下一个家园完成拓荒者的使命。”司长说话时,食指间捏着一片鱼鳞般的亮片不住把玩。

“明天?不是还有半年的培训吗?”镜忍不住问。

“那是考察一队的程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队的经验,只需把这块小小晶片中的资料输入你们的大脑,然后进行3小时的适应作,一切准备就完成了。”

“我…”

“还有什么问题吗?”司长问。

“不,没有了…”镜垂下头,隐约觉得,这次出发快地让人不过气来。

惑星探测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也即:实地考察,寻找合适位置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营地。每一位队员手中都有近年来通过探测卫星拍下的惑星大气与地表的详细资料,因此考察的进展神速。

与地球一样,惑星也绕着一颗类似太的恒星进行公转,同时以周期、角度都与地运行关系相近。惑星也有一个月亮,隐夜现,唤起星球上奔涌不息的汐。惑星大气的氧气含量比气球要高,但其他如氮气、氢气的浓度也比较高。因此考察队下飞船前都穿上了特制的太空服,舒适合体的生化材料同时可以抵御各种宇宙线、耐热、抗寒且韧绝佳。太空服头部有一个轻盈的太空帽,靠管通向太空服拉锁处的一个过滤反映装置。

通过这个拇指大的仪器,惑星的空气经净化过滤和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转化成同地球空气成分完全一致的安全气体。

每位队员都有一盏气凝灯——这种多用探测工具是梵都科学家的最新发明:同时可以充当卫星**、照相、摄像机器、照明灯和武器。由于它发出的致命死光足以杀死一头霸王龙,考察队员们胆气大壮,登陆第五天后就开始单独行动。

这是镜301a的第一次独立考察。按理说,环境条件与地球如此接近的星球上,很可能有大量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动植物存在,而其中有一种生命体会占据统治的地位,如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和现在的人类。惑星上的植物环境与地球非常接近,而他们降落的平原附近就是水源充沛的丘陵地带。在先前几天的考察中她发现了大量昆虫和爬行动物的踪迹,还有天上的飞鸟——翅膀极尽硕大,水中的游鱼——身材纤细,但长至两三米如一杆银的标。她恍然觉得自己是活在上古时代的地球——而这不正是多少古生物学家的梦想吗?可是,这个星球生灵的统治者在哪里?他们是否也是像人类一样、甚至更高超的智慧生命?又或者,他们还在蒙昧阶段挣扎,未曾建立起地球一样的文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