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步上前去,等待花情出题。
花情不由地向身后的姐妹们投下一个眼神,见她们都点点头之后,才放心大胆地说:"我们各出一帖,书写期间,我问你答,直到两人写完为止。"他点头。"全由花情姑娘作主即可。"双方同意,但一旁的应浣蝶可不大高兴起来。她暗知花情出此题,分明是放水,到时候裁决只要一句各有千秋,就可以不分高下了。
而台下一干人等,全睁大了眼睛,看看花情这个俏丫头与君无臣有何本领,到底鹿死谁手。
两人互相一揖,花情与君无臣同时下笔。墨黑的字体落在雪白的纸面上,花情偷偷地瞧了未来姑爷一眼,发现他一改嘻笑,换上认真不已的神情,令她不觉得一笑,小姐可真是好命呀!
"君公子,敢问书法之治乃何?"头也没抬,花情提出问题。
君无臣嘴角一扬。"张旭曾提出治书十二法,乃平、直、均、密、锋、力、转、决、补、损、巧、称。"
"平,可知是什么?"
"长者之教,为一平画,要纵横有象。"
"力,是什么?"
"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那么,补是什么?"
"结构点画,或有失趣,则以剔点画旁救。"见他对十二法自有一番儿解,花情语锋一转,说到其它。
"君公子认为,书魂为何?"
"诗乃书魂。诗词歌赋主宰书作意境,书家立意,全从诗来,诗管领着笔墨,驱使着笔墨,诗不同,书亦不同,便构成一副副不同的意境。"
"哦?君公子是如何学书?"
"书法微妙,妄难传授,非志士高人,无法尽学之。"台下之人见他们一来一往,纷纷出赞叹的表情。连一旁的应浣蝶,也点点头,对君无臣有不同以往的见解。
"好了。"两人同时出声,两帖书法呈现,台下四个坐前排的师傅见了,全都赞赏地点点头。
"花情姑娘的'寒食帖',写得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刚柔必济,实在难以看出是自一般娇弱女子之手。"
"君公子也出乎意料,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即千万变化于一体。而且不拘泥一般琐节,'梅花帖'写得苍劲有力,写到结尾,忽作狂草,想必是受奔放的诗句所决定的吧。"虽是各有千秋,但应浣蝶一瞧两帖,也知道君无臣略胜一筹,花情毕竟只是女子,下笔转握之际,不如男子苍雄,可偏偏她竟选写行书相比。
应浣蝶挥挥手。"君公子真是好才情,小女子甘拜下风。风情,换你。"花情笑着走到后头,与袅袅娜娜、阿娜多姿的风情使个眼。风情浅笑地点头,向君无臣轻轻地躬了下身子。
"君公子,这一关可是比画,愿君公子手下留情。"其实之前她倒也听说过君无臣似乎对画并不通,这让她想了好久,不知该从何放水才能不让小姐发现。
君无臣倒无不安,他对着风情朗朗地道:"还请风情姑娘出题。"只希望风情可别出难题,从小他对画画一事并无多大兴趣,虽然学过,但自己也知不好,只是略懂皮而已。
"这里已有现成材料,不如我们就以水墨山水相比,君公子意下如何?"
"既然如此,在下只有悉听尊便。"君无臣只觉头皮发麻,画画一向自己可不怎么在行,如果栽在这一关,真是划不来。
风情嘴角轻轻一抬,拈起了画笔,便将笔触落在宣纸上。"不知君公子,对于山水画,了解多少?"看出风情的笑意别有用心,君无臣倒放心地作起画来,一面回答:"山水画,并不局限于有形之物,而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化中的无形。不知名的万有,乃是山水作画的无限素材,一旦拘泥,山水画则失其意。"虽然画作不佳,但他道理可读过不少。
"山水作画不应专在于画物之形,而重画物之神,此乃山水画的质妙之处。宋代邓桩曾言:'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万物悉皆含毫运思,取尽其态。而所以能取尽者,只一法耳。一者为何?曰:传神而已矣。'故可知,水墨山水之深奥,正为其发展无限之髓。"风情虽专在于画作之上,其它领域极少涉猎,她好奇地听着,也好奇地问:"哦?山水画竟有如此奥妙之处?"
"不仅如此,山水作画另能通道。山水画成立于魏晋,正是玄学家追求道的极盛时代,因此有密切相关连。绘画的灵魂在于意境,而意境,就是要超过有限的'象',而达到象外的'无',这种象外与无限,必然与'远'观念相关,而远,即可通道!"君无臣说得滔滔不绝,风情听得专注不已。bf〗突然她似有意似无意地将笔一挥,刻意倒了一旁盛水的器皿,晕了整副图。原本一张快要成形的山水图,此时晕成了一片,成了一片模糊。
风情只有向身后的小姐歉然地一笑,然后转向君无臣。"心大意乃作画之大忌,小女子学艺不
,只有服输了。"君无臣先是一愣,随即明白地点点头,眼底闪过一抹
。"风情姑娘如是有才情,在下
后必当讨教。"他低头看看自己一副山水图,只有最容易下笔的几条笔触。这一关,还靠风情的鼎力相助。
而应浣蝶已然气鼓了两颊,她咬着下,看看剩下的月情与雪情,她们这两个丫头肯定与刚刚的同一个鼻孔出气,绝对又会放水给君无臣。她眨眨眼睛,决定自己出马。
她一步向前,盈盈轻道:"四个丫头真是才疏学浅,连续两关输给了君公子,不如让我与君公子比划比划吧。"她扬起手,两名长工便将书案给抬下了擂台,换上了对奕的桌子。